第972章 周旋到底 (1 / 2)
来看文学网www.laikanwx.com
“陛下,每个郡国一年的举荐名额是一到二人,但是能参与科举的绝不止这些人。
有些家世差一些的,或者是寒门子弟,他们哪怕愿意排队,也不知要等待多少年才有可能轮到他们。
这些人会是科举的天然支持者。
但是如果科举的名额太少,或者考上后只能当最低级的官吏。
他们很可能不再支持科举。”
天然的支持者,就是天然的获益者,若是他们无法获益,又怎么会支持?
人心,都是会变的。
“状元的话,朕会给一些特别待遇。不,前三名都给,千金买马骨,先让天下的读书人看到科举的好处。”
刘彻一向舍得给赏赐。
要是前三名的表现不好,以后会犯下错误,到时候再把一切都收回即可。
科举,是他们的敲门砖,但总不应该还是他们的护身符吧。
“普通百姓这方面,朕有些不明白,他们不是科举的参与者,为何也会是支持力量。”
即便推行科举,受益的对象范围会扩大,但是也扩大不到所有百姓身上。
刘彻即便是做梦,也只敢梦一梦大汉的百姓人人都识字。
至于人人能读书,人人都能参与科举,他连做梦都不敢想。
在人口比例上,科举终究只是少部分人才能享受到的好处。
百姓们凭什么支持科举,和他们有什么关系,能选出对他们更好的官员么?
刘彻很清楚,不管是察举制还是科举制,都是皇权和世家大族之间的博弈。
皇权和寒门子弟是最大的受益者。
制度本身对普通百姓,尤其是底层百姓的好处很少,甚至可以说没有。
对他们来说,不管哪种制度,选出来的都是高高在上的官老爷。
官员好坏全凭良心和朝廷的约束。
科举制的官员中,没有世家大族背景的软柿子更好约束一些,犯了错容易被惩罚。
刘彻不太明白,霍去病和卫青也不太明白。
不是他们不够聪明,而是他们局限在这个时代,没有见过百姓们展现出巨大的力量。
“陛下,在黑板上划分的几个群体中,百姓们支持谁,谁就会赢。
而我们想赢,就需要赢得百姓们的支持。
高祖皇帝当初约法三章,迅速赢得关中百姓民心,他们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后来的事情陛下比我更清楚,无需我再多言。
以前我总听人说,得民心者得天下,但历史经验告诉我,得民心者未必得天下。
古代历史中,失民心者失天下,似乎要更准确,更贴近历史事实。”
得民心者得天下么?
刘彻画了个问号。
从陆鸣那里听来的历史经验告诉他,在古代,得世家大族支持的人更容易得天下。
如果民心是指世家大族之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听起来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但自己现在要对付的就是世家大族。
听完刘彻的疑问,陆鸣反问道:“陛下认为,世家大族为何强大?”
陆鸣先给出自己的答案,“我认为他们最强大的地方就在于他们掌控民心,获得百姓的支持。
他们得了民心,一旦朝廷和世家大族有冲突,就代表朝廷失去了相应的民心。”
沉默偏科,刘彻的声音有些沉重。
“天高皇帝远,百姓们最直接接触的就是当地的世家大族。
他们有声望,有威信,掌握大量土地,有大量百姓依附他们而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