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文学网www.laikanwx.com

石成武道:“这是为何?”

石迪文解释道:“兵工厂的选择和生产安排,都有特殊的考量,并不是离驻军基地越近越好。你这个项目,再结合你前面扩军备战的提议,只会让执委会怀疑你的真实目的,肯定是通不过审议的。”

石成武道:“南京地处长江要冲,又有充沛的物资供应和人力,用以发展军工再合适不过,执委会的决断,我实在难以理解。”

石迪文道:“执委会的决议,不需要你完全理解,但必须尊重,并且遵照执行。”

眼见石成武没有再试图辩解,石迪文这才和缓了语气道:“国家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也包括军事资源在内,只能有选择地投放到一些最急需的地区。在执委会看来,南京并没有那么迫切地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来发展军事项目。”

“现阶段的发展重点,还是在海外。我们在海外的扩张速度,比起与大明接壤地区快了不止百倍,所以执委会选择把有限的资源向海外的发展倾斜,而南京周边这些州府,乃至整个大明,对我国来说都只是锅里的肉,用什么方法去烹饪,这锅肉都不会飞走了,所以根本不用着急。”

“再加上你提出这些项目的时候,与主政的陶弘方意见没有统一,地方上军政主官的想法都不一样,怎么能指望能得到执委会的支持?”

“执委会对国内的治理方向是发展经济,增加人口,你一心想着对大明用兵,难免会不受待见。”

石成武虽然心中疑惑得到了解释,但要他就此放下辛苦策划的几个项目,却也还是心有不甘:“父亲,如果南京的军事项目全部受限,连军功都拿不到,那孩儿在当地还能有什么作为?早知如此,还不如去海外带兵了!”

石迪文道:“你急什么?你这些项目通不过审议,只是因为时机尚不成熟而已。如果在南京带兵没前途,我会特地安排你去当这个驻军司令?”

石成武道:“父亲的意思是,此事尚有转机?”

石迪文道:“我问你,时机未到,应该怎么办?”

石成武道:“若是静待时机成熟,未免太过被动,毕竟谁也无法准确预料未来局势变化……孩儿愚见,与其等待时机出现,倒不如主动创造时机。”

石迪文脸上终于浮现出欣慰之色,轻声说道:“你可还记得,两年前发生在杭州的竺仲云刺杀案?”

石成武道:“正是因为此案,我国才对大明兴兵,南京府也是由此得来,孩儿怎会忘记!”

石迪文道:“当年对大明动兵的时机也不是太好,但刺杀案给我国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理由,我觉得你可以作为参考,想一想如何创造一个有利于你的局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