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章 开始论功行赏! (1 / 1)
来看文学网www.laikanwx.com
各衙门、各官员在非朝会日,可以依据既定的法律、政策和自身职权,独立处理事务。这既是效率的提升,也是对专业分工的尊重,是现代官僚制度的雏形。
其二,是体恤臣工,保障其休息与处理私人事务的时间。连续的每日朝会,尤其是在凌晨时分便要起床准备,对官员的身心是极大的消耗。高要规定的五日一朝,实际上是为官员们提供了制度化的“休沐”时间。
这能让官员得以从繁重的朝政中暂时抽身,处理家事、休养身体、读书思考,从而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一个精力充沛、生活稳定的官僚集团,其行政效率与忠诚度自然会更高。
其三,是“广开言路”的配套措施。高要鼓励臣子在有不同意见时随时可以说明,这并非一句空话。减少了固定朝会的压力,官员们反而有更充裕的时间去调研、思考和完善自己的奏议。他们可以在非朝会日,通过规范的奏疏渠道,或者请求单独召见的方式,从容不迫地陈述己见。这种环境,比在每日朝会的紧张气氛中仓促发言,更有利于产生真知灼见。
当百官还在座椅上,一边记录一边消化着高要关于内阁、六部、三司的新制度构想时,高要已然进入了这次朝会的核心环节——宣布内阁人选。此前虽有零星的册封,但那更多是迁都过程中的权宜之计和过渡安排。此刻,才是真正奠定新朝权力格局的历史性时刻。
“好了,既然大家都已经清楚了内阁的位置,那么接下来要宣布的便是进入内阁的人选。”高要的声音平静而有力,瞬间将所有人的思绪拉回,整个大殿鸦雀无声,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期待。
“萧何,辅佐孤建立基业,功劳甚大,加封内阁首辅,大学士,一品护国公,另外赏赐咸阳住宅一处,奴仆三百,三万金!”
这道旨意,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萧何作为从龙元勋,其卓越的行政才能、稳定的后勤保障以及对全局的掌控能力,早已是政权运转不可或缺的基石。内阁首辅之位,非他莫属。群臣对此并无异议,只是静静地等待着程序性的谢恩。
然而,“一品护国公”这个封号,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萧何本人和群臣心中激起了涟漪。萧何立刻出列,跪地谢恩,但内心却瞬间闪过无数念头:“王上素来反对爵位世袭,认为其是前朝积弊之源,为何今日突然自破其例?此举意欲何为?”
高要似乎早已预料到众人的疑惑。他不等窃窃私语声响起,便清晰地阐释了“护国公”的性质:“一品护国公,属于名誉职位,本身并不拥有任何权利,但却可以享受一品护国公的特殊待遇,死后能够葬入皇帝陵寝附近,同时每年都能够领取特殊的俸禄,并且所言可直接到达朝堂。
就算护国公身死,百年内,其子嗣依旧享受同等待遇。”他进一步强调,“此称号唯有对朝廷有过巨大贡献者方能获得,并非独立的世袭爵位,只是一个能够获得奖赏的封号。”
这番解释,让在场众人,尤其是萧何,恍然大悟,继而心生叹服。高要此举,可谓一石三鸟:
荣誉激励,超越物质:高要敏锐地抓住了古代士大夫最高的人生追求——“青史留名”。能够葬入君主陵寝附近,是与君主共享宗庙祭祀的至高荣誉,象征着其功绩与忠诚得到了最高认可,足以光耀门楣,流芳百世。这种精神层面的激励,其效果远胜于单纯的土地和金银赏赐。
化解矛盾,坚守原则:通过明确“名誉职位,并无实权”,高要巧妙地安抚了那些反对恢复爵位制的官员。他并未推翻自己过去废除世袭爵位的政策核心,而是创造了一种新的、更高级的荣誉体系。这既酬谢了功勋卓着的元老,又没有开历史的倒车,避免了形成新的特权阶级,维护了政治改革的纯洁性。
稳固核心,施加笼络:给予萧何如此殊荣,并将其家族与王室在象征意义上紧密绑定,极大地巩固了萧何及其政治派系对高要的忠诚。这等于向天下宣告,萧何是其最信任、最倚重的臂膀,任何对萧何地位的挑战,都可能被视为对王权本身的不敬。
紧接着,高要抛出了第二个,也是更具争议的任命:“张良,功劳甚大,加封内阁次辅,大学士,二品护国公,赏赐咸阳住宅一处,奴仆三百,两万金,另兼任军机处参谋总长!”
此言一出,殿中气氛顿时变得微妙起来。无数道目光,或惊诧,或疑惑,或嫉妒,齐刷刷地投向了出列谢恩的张良。按照传统的“论功行赏”序列,紧随萧何之后的,理应是战功彪炳的曹参,或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韩信。张良虽智计百出,但更多是战略层面的贡献,且在政权中的资历与根基,似乎并不如前二者深厚。
张良本人也感受到了这“如芒在背”的压力,他恭敬地领旨,心中却飞速盘算着高要的深意:“王上此举,是将我置于炉火之上啊。是真心倚重,还是以此敲打,平衡各方势力?”
高要的这项任命,绝非一时兴起,而是基于对未来的长远布局,当然了,曹参也会是次辅,只是放在后面宣布而已,
高要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制衡朝局,引入活水:优先将曹参或韩信置于次辅,容易形成以军功集团为主导的内阁,可能导致文武失衡。
擢升张良,这位更多以谋士身份出现、与各方势力瓜葛较少的局外人,可以有效制衡萧何可能过于庞大的行政权力,防止内阁铁板一块。张良的超然地位和智慧,使他能够成为各方利益的协调者。
发挥所长,构建智库:让张良兼任新设立的“军机处参谋总长”,是真正的知人善任。高要宣布建立军机处,意在将军事决策专业化、制度化。他明确表示要“彻底放弃参与了”,这标志着其统治风格从“事必躬亲”向“总揽大纲”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