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文学网www.laikanwx.com

作为皇帝,治国治人,可以允许臣子争抢,但必须在划定的范围里。

无论臣子怎么争,怎么闹,最终拍板的必须是皇帝,最终受益的也必须是皇帝。

杨一笑今天鼓舞臣子,是为了更大的提振臣心,而他之所以故意问询赈灾的办法,是因为要用这种手段更进一步调动积极性。

但是 ,最终拍板的一定是他。

所谓问询,象征性也……

值此大灾环境之下,由不得臣子们各抒己见群策群力。

虽然皇帝需要广开言路多听多看,但是涉及最关键核心问题的时候必须体现出君王的主见。

这份主见,也可以称之为帝王意志,事情该如何做,内政该如何办,皇帝要一言九鼎,臣子们奉旨办差便是。

就比如今日这早朝之上,杨一笑的最终意图恰是如此,他看似问询群臣,实则已经做好了所有的规划。

一切,必须以他的意志而行。

尤其是刚才经他一番鼓舞,户部尚书第一个站出来争抢请命,紧跟着是三省六部全都动起来,每一个官员都高呼着要鞠躬尽瘁。

朝堂上的火候已足了,已足了。

所以,杨一笑按部就班继续他的节奏……

“诸位爱卿,朕欣慰也!”

“看到大家的干劲如此高昂,每一个爱卿都有着为国为民之心。朕说句实话,感慨万千啊。”

“古语有言,万众一心,我大唐官员必能齐心协力,顺顺当当的打赢这一场赈灾大战。”

“然则,诸位爱卿的热情太高涨了……”

“每个人都很踊跃,每个人都想奋勇争先,这等激情踊跃的情况,反倒会拖累了赈灾的效率。”

“因此,朕这个皇帝不得不做出一些规划,由朕亲自安排,让各位爱卿各擅所长。”

杨一笑声音慢悠悠的传荡,落入朝堂大殿每一个官员耳中,当所有人全都屏气凝息的洗耳恭听之时,杨一笑原本慢悠悠的温厚语调猛然一变。

同时,他的脸色不再和蔼。

语调,也变成了肃重铿锵……

“诸位爱卿,朕有旨意!”

终于,开始了。

在此前回归的途中,杨一笑已经开始酝酿规划,归来之后待在宫中三天,他进一步梳理了心中的构思,所有的构思联合起来,便是今后大唐的一份国策。

帝王之声,一言九鼎。

接下来,一道一道旨意不断下达。

很快就有精明的官员心生明悟,意识到杨一笑的旨意有着更深远用意。不但涉及此次赈灾的方方面面,而且似乎在趁机铺垫将来的内政。

似乎,皇帝陛下在未雨绸缪啊……

在杨一笑肃重的声音之中,越来越多的官员感受到他的深意,以至于大家渐渐的隐隐约约有种错觉,皇帝陛下竟然在提前应对每一年都有大灾。

然而,每一年都有大灾?

这怎么可能啊!

官员们心中迷惑,纷纷在揣测不已。

……

杨一笑这时却不再顾忌官员的心思,而是有条不紊的用他肃重之声不断开口,于是,整座朝堂大殿尽是他的帝王之音。

“中书省,宋老生,朕有旨意,你且领之。”

“朕命你领衔群臣,做好朝堂居中调度,统筹规划,并协助朕掌管机要。”

“此次赈灾大战的一切政令,皆要由你中书省颁发和监督,要做到大政令绝不可动,小政令随时调整,救万民于水火,战大灾于当下。”

“门下省,唐青云,朕有旨意,你且领之。”

“朕命你协同中书,做好赈灾官员功劳考核诸事,凡有所功,即刻录入典籍,待到此次赈灾大战胜利之时,朕当以门下省所记录之考核对百官论功行赏。”

“燕京京兆府,次府尹王乐相……“

“王爱卿你一直以来辅佐京兆府尹杨辰一,对于京城诸多事物乃至整个京师之地诸事皆都娴熟,现下,府尹杨辰一尚在南云归来的路途之中,京中诸事繁多,朕便赐你全权。”

哗!

满朝官员无不震惊。

好家伙,王大人终于多年媳妇熬成婆婆了。

京兆府全权,陛下赐下的竟然是京兆府全权……

这可是实打实的实权啊!

王大人终于也达到了位高权重的高度。

想当初陛下开国登基的时候,王大人因为要配合陛下而主动退让,明明是开国核心重臣之一,但却没能坐上六部尚书的位子。

整个天下都知道,这位王大人功劳很大,在陛下起家的过程中,一直负责商贾贸易的赚钱大事。

原本,大唐户部尚书的位子应该是他的。

只可惜,由于超级门阀李氏突然和陛下联姻,不但送上了九项惊世骇俗大礼,而且有着震惊整个天下的传国玉玺,因此,李氏硬生生抢走了户部尚书的肥缺。

而王大人呢?

官职竟然只是个京兆府的次尹。

官品只有三品,俸禄比各个开国重臣都要低……

之所以王大人能够心甘情愿的坚持到今天,恐怕唯一能让他自我劝解的说辞只剩下辅佐皇长子这一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现在,皇长子由于出使南云的缘故,虽然陛下已经提早归来,但是皇长子却要继续在那边坐镇,直到大唐军队班师回朝的时候,皇长子才会跟随军队一起回来。

皇长子是京兆府尹,掌管着整个京师的所有政务。

但是满朝官员的心里都明白,小孩子哪能扛得起如此大事,陛下之所以让皇长子担任府尹,无非是从幼年开始培养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