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文学网www.laikanwx.com

“杨汉这件事情对西南地区的局势很关键啊。”回想起当时自己收到的各种消息,朱元如此总结。

如果杨汉没有死,那么他估计不会被那个完者都招揽——如果他是一个能被招揽的人,那完者都也没有必要专门设下陷阱把杨汉杀死,这是一个非常没有必要且会带了负面效果的事情。

只要杨汉不是什么天怒人怨,让底下的将士也都纷纷恨不得他早早死掉的那种人,那么他这个首领的存在,对于招揽这一支军队反而具有积极意义,他的存在能让军队更加稳定、更加迅速地融入元朝军队之中,如果他本人愿意被招安的话。

当然,如果完者都这个人是个十足十的蠢货的话,那当他没说上面这段话。

——而平心而论,朱元璋觉得这种概率还真的不算低,毕竟元朝朝廷中有那么多无才无德却掌握权力的家伙……这些人连尸位素餐都不如,好歹尸位素餐还是什么都不做,不会增加困难,但是元朝朝廷中的这种人,他们明明能力不行却非常喜欢自作主张……

但不论如何,杨汉是死了。

可能是死于疏忽大意,也可能是死于准备充足却依旧不敌。

总归,他死了,而他的部下中,至少有相当数量都没有接受完者都的招安,并且这部分人中应该还包括了一些地位并不低的人——不然的话,普通的士卒恐怕很难注意到重庆的元军布防情况,更不能注意到重庆元朝官员中的不和情况。

而从杨汉之死开始,天下的西南局势就走向了转折——明玉珍得到准确情报,下定决心,决意西征,杨汉之死带来的情报,是他做出在这个决定的重要因素;随后,他成功控制了重庆,进入了四川,,后来又全面控制了四川……

直到最后,明玉珍控制西南地区,建立夏这个政权。

后面的一系列发展,都可以说是从杨汉之死开始的。

他不死,不能说明玉珍就一定不会进入西南地区,但总归情况就是这样发展,所以,把杨汉之死看作是转折点也无可厚非。

【这个时候,明玉珍麾下一个叫做戴寿的万户劝说他出兵。】

【“飞鸟遇到困境会前往树林以求庇护,人在困境会投奔他人以求帮助,您当年在沔阳整军,是为了百姓;如今您前往蜀地筹集粮食,同样是为了百姓。如果是顾虑这个问题,您不如把船队分成两半,一半装上粮食返回沔阳,救济百姓;另一半则顺流而下,前往汉水,借助那边的兵力一起攻打重庆。”】

【“如果能够成功,那自然就能够据守重庆;如果不成,那便撤回,也没有什么损失。”】

【“况且,只要出兵,我们就能够探一探蜀地乃至与甘肃地区的虚实,还能够通过主动出击占据有利位置,保护荆襄地区的安宁,甚至还可以开辟一条新的粮食通道,一石三鸟,一举三得!”】

【被这么劝说,明玉珍下定了决心,打算攻打重庆。】

【当然,结果就是大获全胜,并且在至正十七年秋天,明玉珍正式入蜀,打下了夔洲(重庆奉节县)、万州(重庆万州区)。】

【而因为他军纪严明,严禁烧杀抢掠,所以当地百姓接受良好,甚至纷纷投奔到他的麾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