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9章 分封 (1 / 2)
来看文学网www.laikanwx.com
刘彻倒能够明白朱元璋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但是他依旧不认为这是最好的方法:“这是想要通过藩王在边疆地区拱卫朝廷?”
虽然这么安排,确实有些效用,但是其效果和负面影响……完全是见仁见智力量。
至少,从后来的历代皇帝们的反应和态度来看,他们显然也是不赞同这个方法的——一心一意觉得这样好的,恐怕就只有朱元璋这个开国皇帝了。
后面的皇帝们不赞同,后面的藩王们态度又如何呢?
这里面,只要有一方的态度不行,立场不支持,那这个方案就运转不起来。
建文帝朱允炆想要削藩,也属于人之常情,换做是谁,看见这样的藩王在边疆上有一大堆,谁能够不心生警惕?谁能够不想要削藩以免除隐患?
这不是说藩王忠心不忠心的问题,这也不是什么单纯的皇帝多疑猜忌臣子的问题。
瓜田李下,瓜田李下,这样的制度就注定了在皇帝和在藩王这两个身份上的人都必定心生猜忌和怀疑——藩王制度,藩王握有一定的军队,哪怕不多,但也已经足够让朝廷总是觉得不舒服了。
而藩王们知不知道这一点?他们知道。
正因为知道,所以他们心里面也会存在恐惧、警惕、敌意、猜疑,由此,会出现三种选择:第一种,坚持自己是忠臣,坚持自己的责任的同时,相信朝廷不会冤枉了忠臣;第二种,履行自己的责任,同时,对朝廷的各种政令和举动做出防备,想好各种应对方案,并且,给自己积攒一些力量;第三种,干脆摆烂,或者主动向朝廷要求削减自己的权力和力量,试图以此来保全自身,或者,干脆起兵,直接和朝廷来一个你死我活……
大体上,藩王们的反应不会脱离了这三种类型。
而皇帝和朝廷的态度呢,也可以说是大致就是三种:一种,相信藩王们,虽然作为皇帝要做出各种方面的预案和准备,但是选择相信藩王,不打压不监视警惕他们;第二种,警惕打压,时刻提防,总觉得藩王们会有反心,时刻准备着弄死一个两个乃至所有藩王;第三种,直接和藩王动兵,抢先动手,恨不得立刻把藩王们全都弄死……
那么,能够出现皇帝和朝廷是第一种态度、同时藩王们也是第一种态度的概率有多高?
只要不能这么正正对上,那朝廷和藩王之间就一定会出现大问题。
虽说明朝朝廷也有军队,而且要远多于一个藩王,但是有的时候吧,也不是说军队多就一定能够获胜——如同擒贼先擒王那样,有时候,要是藩王真的做到了抢先把皇帝给干掉了,那……
总之,藩王镇守边疆地区当然是有意义的,有作用的,这点无需质疑,要是一点用处都没有,朱元璋何须这样册封藩王?
但是要刘彻来说,这种方法利大于弊——指望藩王们永远镇守明朝边疆,为朝廷效力,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指望朝廷真的一直相信这些藩王们镇守边疆,那同样是不可能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