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传奉官 (2 / 2)
来看文学网www.laikanwx.com
【在朱佑樘登基初期遣散的人中,就包括了两千多的传奉官。】
【但是,虽然朱佑樘遣散了这一批人,但他并没有废除这么个制度,因此,这个制度被一直沿用了下去,到了嘉靖年间,为了改革,直接裁减了十四万八千人,都是传奉官。】
【而刘文泰,就是传奉官制度的受益者。】
【据记载,他一开始是被调进了通政司,然后,因为本人擅长钻营拉关系,没过多久,他就和主管太医院事务的宦官有了联系,随后,刘文泰就在通政司和太医院之间反复横跳,迅速上升——虽然他也根本没什么专业的医术能力……】
【然后,成功达成了治死两个皇帝的“光辉成就”。】
【当然,非要说的话,那刘文泰也不是太医院中唯一一个滥竽充数、根本没有多少专业能力的人,在传奉官的制度下,不少地方都颇为混乱,充满了没有能力但是背景千丝万缕、或者极为善于钻营的人。】
【只不过,虽然传奉官制度问题严重,但是后来的皇帝们大多都是“整顿”而非彻底废除,甚至传奉官制度还和厂卫制度结合到了一起,最终,到了明熹宗时期,才算是彻底消亡。】
李世民无言:“……这不就是对那正常制度的严重破坏么?”
本来明朝有着自己的一套选官为官的制度,且不说到底合不合理、有没有漏洞吧,但至少是有一套完整的制度的,看样子,其中包含了科举选拔、吏部监察等等,感觉还算是相对完善合理。
结果现在,皇帝直接跳过了这一整套制度,自己来了个按照心意随心所欲任人为官的“制度”……
这不是摧毁原本的选官制度是什么?
这样选拔上来的人——能有几个好的?
要说是什么为了达官显贵、宗室勋贵的子弟特意开的后门,李世民可不信。
这种为特殊人群开后门的制度很正常,大唐有,明朝必定同样存在,而且应该再原本的选官制度中就已经存在了,完全不需要等到朱见深自己搞这么一套。
那么,朱见深这么一套下来,能够搞出来的可不就是那些能力不足但是还各种拉关系的人么?这样一来,官场上、乃至于太医院这样的地方,必然会出现滥竽充数的局面,如果严重的话,甚至可能想要找人干活都找不到真正有能力的人。
这样的后果,非常直观的,那当然就是直接被太医治死了的两个皇帝了。
而不直观的、相对潜移默化的,那恐怕就是整个官场风气的败坏,官僚体制的腐朽,吏治败坏——这不就是卖官鬻爵吗?!
只要是卖官鬻爵或者变相的卖官鬻爵,能有什么好?!
这真是,只是死了两个皇帝而已,现在都算是影响比较轻的时候了。按照这上面说的,这个制度实际上一直没有被废除,一直沿用了下去,那日后,那被裁撤的将近十五万人也就只是表现之一了——无数走这条路了进了官场却不干事儿的人,要消耗多少银钱,增加多少开支?增加多少无用的环节,多么影响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