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3章 罗汝才·韬光养晦·有心无力 (1 / 2)
来看文学网www.laikanwx.com
“要这么说,那其实也有其他的可能……”这个思路启发了不少人,百姓们纷纷开启了自己的脑洞,放飞畅想,“也有可能是这个谷城县令先决定要下毒杀死张献忠,结果没有成功,还反过来被张献忠发现了,张献忠肯定很生气,肯定不能忍,但是现在他已经归降了,在,那叫什么,韬光养晦,对,反正就是不能轻举妄动……”
“所以,他只能暂且忍着,不能冲出去杀了县令,但是他肯定也不能让自己继续处在危险之中,所以,才往谷城的每个城门都放了自己的人,随时观察城中和衙门的动向,掌握最新消息,让自己不至于再被人下毒……”
这也是很有可能的啊!
反正不知道张献忠到底是什么时候往谷城的城门处放人的,也不知道这个谷城县令到底是什么时候想要给张献忠下毒杀了他、又到底有没有做、什么时候做的,那么他这个推论其实也可以成立。
谷城县令想要杀人,张献忠反击,所以往各个城门放人,这个逻辑非常顺,没毛病。
【除了张献忠,罗汝才的境况也和他类似。】
【罗汝才归降之后,熊文灿带着众多将领在官署“大宴”罗汝才及其部下,花费不小——至于说钱是谁出的,从何而来,那就不知道了;同时,授予罗汝才官职,让他分散军队驻扎,但是罗汝才表示拒绝,说他不想要领受官职,而只想要做一个农人,用耕种来养活自己……】
【相关史书的评价是,“潜与献贼相应”。】
【随后,熊文灿也让罗汝才解散部众,从中挑选一些骁勇之人再跟着朝廷的军队征战立下功劳,但是罗汝才同样拒绝。】
【此外,罗汝才也在当地划分土地,囤积粮草,又给当地的贫苦百姓分发本钱,让他们去做生意,如此一来,也受到了当地大量百姓的支持和信任,许多百姓都深信罗汝才的话,并且有很多人主动投入了罗汝才的起义军之中。】
【对此,明朝当然也有官员觉得这有问题,觉得不能就这么轻轻放过,比如,当时的郧阳抚治,就为此专门上了奏折,其中写道:曹操罗汝才就抚,把他的部众安置在不同的地方,但是并不听从解散军队的命令,还说“愿为百姓耕田”,不过是掩耳盗铃的说法罢了。】
【他还表示,罗汝才现在用诡计获得了屯田驻扎的地方,但这根本就是“带刀以耘”,一旦有复起的机会,他就会立刻东山再起!】
【因此,这个官员在奏折中极力表示,应当全面剿杀,趁着他们归降的时候,这就是最好的机会!因为“贼散则难追,合则易殄”,如今归降的起义军就像是“槛羊阱兽,围聚于二三百里之中”,又聚拢,又知道他们身处的地点,多好的围剿机会!】
【至于说怎么围剿……调动关陇大军,乘其不意,攻其不备,来一场闪电战,“打张燕于黑山,烧曹操于赤壁,岂不快哉”!】
在这个故事里面,曹操已经数不清自己到底有多少次被无辜牵连了。
总之,这是又一次……不,又两次。
一次,是这个大臣在奏折最开始的时候,说罗汝才的各种行为不可信的时候——不过这个归根结底要怪罗汝才,他为什么要给自己的外号起名为“曹操”?为什么?
虽然曹操还是很高兴后世有人能够记得他,并且还是众多普通百姓都知道他,但是也不是这么个“记得”法啊!他一点也不希望自己的名姓在日后成了任何一个人的代号,一点也不。
他还记得,当时这个罗汝才的外号一出,自己的谋士们望向自己的眼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