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文学网www.laikanwx.com

“朕知道了。”柳林淡淡地说道,“立后的事情,暂时先放一放。朕现在只想专心治理天下,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等时机成熟了,再考虑立后的事情。”

太监领命而去。柳林看着窗外,眼神变得坚定起来。他知道,自己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而且他这些日子感到自己体内的中千世界正在蜕变,蜕变之后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他总感觉会有一种大事要发生!

蜕变悄然继续,而此时。

洛阳城的繁华,在启元元年的春天达到了顶峰。

自柳林登基、颁布一系列惠民政策后,短短一个月时间,这座历经战火的古都便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朱雀大街两侧的店铺早已挂满了新招牌,“雍记布庄”“启元粮行”“太平酒楼”,每一个名字都透着欣欣向荣的意味。清晨天刚亮,店铺的伙计们便忙着卸下门板,将琳琅满目的商品摆上柜台,脸上带着掩不住的笑意。

“张大叔,今天的米多少钱一石啊?”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妇人提着竹篮,走到粮行门口问道。她是城西的农户,丈夫在年前的战乱中去世了,留下她和两个孩子,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粮行老板张大叔笑着答道:“王嫂子,现在米价便宜了!陛下免了三年赋税,还开了官仓放粮,现在一石米只要五十文,比之前便宜了一半还多呢!”

王嫂子眼睛一亮,连忙从怀里掏出钱袋,数出五十文钱递给张大叔:“那给我来一石米!再给我来两斤面,孩子们好久没吃面条了。”

张大叔麻利地称好米和面,装进王嫂子的竹篮里,还额外抓了一把豆子递给她:“这是送你的,给孩子们煮着吃,补补身子。现在日子好了,以后有的是好日子过呢!”

王嫂子接过竹篮,眼眶微微发红,对着张大叔连连道谢:“谢谢张大叔!也谢谢陛下!要是没有陛下,我们娘仨还不知道能不能活过这个冬天呢!”

这样的对话,在洛阳城的大街小巷每天都在上演。百姓们谈论起新帝柳林,语气中满是崇敬与感激。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提起皇帝就瑟瑟发抖,而是把他当成了拯救万民的圣主。

正午时分,太平酒楼里已是座无虚席。酒楼的掌柜是个五十多岁的老汉,姓刘,以前是晋朝皇宫里的御厨,晋朝灭亡后,他便用积攒多年的积蓄开了这家酒楼。如今生意火爆,他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却笑得合不拢嘴。

“刘掌柜,再来一壶好酒!一盘酱牛肉!”靠窗的一张桌子上,四个穿着短打、皮肤黝黑的汉子高声喊道。他们是城外的矿工,以前在晋朝时,被矿主剥削得连饭都吃不饱,还经常被打骂。如今柳林颁布了新的矿法,规定矿工的工钱不得低于每月五百文,还设立了专门的机构监管矿主,他们的日子终于好过了。

刘掌柜连忙应道:“好嘞!四位客官稍等,马上就来!”

不一会儿,伙计便端着一壶酒和一盘酱牛肉走了过来。为首的汉子拿起酒壶,给其他三人倒满酒,然后举起酒杯,对着皇宫的方向说道:“来,兄弟们,我们敬陛下一杯!感谢陛下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其他三人也纷纷举起酒杯,高声说道:“敬陛下!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说完,他们一饮而尽,脸上露出了畅快的笑容。

酒楼的角落里,坐着一个年轻的书生,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长衫,手里拿着一本书,却没有心思看,只是看着窗外热闹的街道,脸上露出了向往的神情。他叫苏文,是洛阳城郊的秀才,以前因为家境贫寒,一直没能参加科举。如今柳林颁布诏令,恢复科举,还设立了奖学金,资助贫困学子,他终于有了机会。

“这位公子,要不要来点小菜?”伙计走过来,笑着问道。

苏文回过神,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不用了,我只是来看看。”

伙计看出了他的窘迫,笑着说道:“公子是要参加科举吧?我们掌柜说了,凡是参加科举的学子,在我们酒楼吃饭,都打八折。公子要是不嫌弃,我给您端一盘花生米,再来一碗面条,算您便宜点。”

苏文心中一暖,连忙说道:“谢谢伙计!那就麻烦你了。”

不一会儿,伙计便端着一盘花生米和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走了过来。苏文拿起筷子,吃着面条,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考上功名,为陛下效力,为百姓谋福利。

傍晚时分,朱雀大街上更加热闹了。街上摆满了小摊,有卖小吃的、卖玩具的、卖首饰的,各种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孩子们在街道上奔跑嬉戏,手里拿着糖人、风车,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大人们则在小摊前挑选着商品,讨价还价,声音此起彼伏,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突然,一阵锣鼓声传来,人群纷纷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涌去。原来是官府组织的戏班子来了,要在街头表演戏曲,庆祝新朝建立。戏班子的演员们穿着华丽的戏服,脸上画着精致的妆容,在临时搭建的戏台上表演着《封神榜》的故事。台下的百姓们看得津津有味,时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嫂子也带着两个孩子来看戏,孩子们挤在人群前面,眼睛瞪得大大的,时不时发出惊叹声。王嫂子站在后面,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样子,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想起以前,孩子们因为吃不饱饭,总是愁眉苦脸的,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开心过。她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这样的好日子能一直持续下去。

戏演到一半,突然有人喊道:“快看!是陛下的车架!”

人群纷纷朝着街道尽头望去,只见一辆华丽的马车缓缓驶来,马车由四匹白色的骏马拉着,马车上装饰着金色的龙纹,车帘是用红色的丝绸做的。马车周围,簇拥着一群身穿铠甲的士兵,保护着马车的安全。

百姓们纷纷跪地,对着马车的方向叩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马车缓缓停下,车帘被掀开,柳林走了下来。他穿着一件便服,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对着百姓们说道:“大家都起来吧!不用多礼。”

百姓们起身,看着柳林,眼中充满了崇敬与爱戴。柳林走到一个卖糖人的小摊前,拿起一个糖人,笑着问道:“老人家,这个糖人多少钱一个?”

卖糖人的老汉连忙说道:“陛下,这个不要钱,您要是喜欢,就拿去吧!”

柳林摇了摇头,从怀里掏出一文钱递给老汉:“老人家,做生意不容易,该多少钱就多少钱。朕虽然是皇帝,但也不能搞特殊。”

老汉接过钱,感动得热泪盈眶,对着柳林连连道谢。

柳林拿着糖人,走到一个正在哭闹的小男孩身边,将糖人递给小男孩,笑着说道:“小朋友,不要哭了,这个糖人送给你。”

小男孩接过糖人,停止了哭闹,看着柳林,露出了天真的笑容。小男孩的母亲连忙拉着小男孩,对着柳林叩拜:“谢陛下恩典!”

柳林扶起她,笑着说道:“不用谢。以后要好好照顾孩子,让他健康成长。”

接着,柳林又走到几个店铺前,和掌柜、伙计们聊了起来,询问他们的生意情况,关心他们的生活。百姓们看着柳林亲民的样子,心中更加爱戴他了,欢呼声此起彼伏,震得整个朱雀大街都在颤抖。

夜幕降临,洛阳城的灯火渐渐亮起,街道上挂满了红灯笼,整个城市仿佛变成了一片灯的海洋。柳林坐在马车上,看着窗外热闹的景象,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百姓们已经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回到皇宫,柳林坐在书房里,拿起桌上的一份奏折,那是苏文所在的县府呈上的,关于科举备考情况的汇报。他仔细地看了起来,当看到苏文的名字时,他想起了那个在酒楼里窘迫却又充满希望的书生。他在奏折上写下批注:“苏文此人,家境贫寒却志向远大,可重点关注,若其科举成绩优异,可破格录用。”

写完批注,柳林放下笔,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的星空。星空浩瀚,繁星点点,仿佛预示着大雍的未来一片光明。他知道,自己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他有信心,在自己的努力下,大雍一定会变得更加繁荣昌盛,百姓们一定会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启元元年夏,洛阳城的炎热并没有驱散市井的欢腾,却在皇宫深处的某些角落,悄然滋生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凉意。

这日清晨,柳林如往常一般在紫宸殿处理政务。案头堆积的奏折大多是各地呈报的民生利好——江南的水稻长势喜人,预计秋收会是丰年;西北的流民已全部安置完毕,分得的田地开始耕种;北方边境平静,匈奴部落遣使来朝,愿与大雍通商。每看一份,柳林的眉头便舒展一分,指尖划过奏折上“百姓安乐”“四海升平”的字样时,眼底会泛起淡淡的暖意。

“陛下,兵部尚书冯戈培求见。”太监轻声禀报,打断了柳林的思绪。

柳林抬眸:“让他进来。”

冯戈培快步走进殿内,身上的朝服还带着晨间的露水,脸色却有些凝重。他躬身行礼后,没有像往常那样直接禀报军务,而是迟疑了片刻,才从袖中取出一份密折,双手呈上:“陛下,这是北方暗探传回的消息,事关晋室余孽,臣不敢耽搁。”

柳林心中一动,接过密折。展开的瞬间,纸张上的字迹仿佛带着刺骨的寒意——暗探回报,在北方草原深处,发现了一支疑似司马氏余孽的队伍,人数约有三千,为首之人竟是司马曜的幼子司马瑾。当年清剿青溪庄园时,所有人都以为司马氏已被斩草除根,却没想到司马瑾被忠心的侍卫藏在暗格里,趁乱逃了出去,如今在草原上收拢旧部,勾结匈奴的一个小部落,伺机反扑。

“司马瑾……”柳林低声念着这个名字,指尖微微用力,将密折捏出一道褶皱。他想起冯德坤清剿青溪庄园时的场景,想起那个被斩杀的小女孩,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知道,斩草除根本就不易,尤其是对于司马氏这样经营多年的皇族,总有漏网之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陛下,司马瑾在草原上散布谣言,说陛下是乱臣贼子,屠戮忠良,还说要光复大晋,召集旧部。如今北方有些对新朝不满的势力,已经开始暗中与他联系了。”冯戈培的声音带着担忧,“臣以为,应立即派大军北上,剿灭司马瑾,以绝后患。”

柳林沉默了片刻,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他知道冯戈培说得有道理,司马瑾一日不除,北方就一日不得安宁。可如今新朝初立,百姓刚过上安稳日子,若是再次发动战争,必然会劳民伤财,让百姓陷入苦难。他不想看到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太平盛世,因为一场战争而毁于一旦。

“此事不宜操之过急。”柳林缓缓说道,“司马瑾虽然收拢了一些旧部,但人数不多,又缺乏粮草和军械,短期内掀不起太大的风浪。而且匈奴部落只是与他勾结,并非真心相助,只要我们加以安抚,他们未必会真的出兵。”

冯戈培有些着急:“陛下,防患于未然啊!若是等司马瑾壮大起来,再想剿灭他就难了。当年晋室就是因为对叛乱势力心慈手软,才导致天下大乱的。”

柳林看着冯戈培,眼中闪过一丝深意:“冯尚书,朕知道你的顾虑。但朕更清楚,百姓想要的是和平,不是战争。我们不能因为一个潜在的威胁,就轻易打破现在的平静。这样吧,你先让暗探继续监视司马瑾的动向,收集他的罪证。同时,派使者前往匈奴,送上厚礼,安抚他们的情绪,让他们与司马瑾划清界限。至于大军,暂时按兵不动,等待最佳时机。”

冯戈培虽然心中仍有担忧,但见柳林态度坚决,也只能躬身领命:“臣遵旨。”

冯戈培离开后,柳林独自坐在殿内,陷入了沉思。他知道,新朝的建立,必然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也必然会有一些人不甘心失败,想要复辟。司马瑾只是其中之一,未来还可能会有更多的挑战。他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坚定地维护新朝的统治,又要尽量减少百姓的苦难。

这时,太监又进来禀报:“陛下,户部尚书戴沐阳求见。”

柳林揉了揉眉心,说道:“让他进来。”

戴沐阳走进殿内,脸上带着喜色,手中拿着一份奏折:“陛下,好消息!江南的漕运已经恢复正常,第一批粮食已经运抵洛阳,共计一百万石。有了这些粮食,我们不仅可以充实国库,还可以进一步降低粮价,让百姓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柳林接过奏折,看着上面的数据,脸上露出了笑容。漕运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晋朝末年,由于战乱,漕运中断,导致北方粮食短缺,粮价飞涨,百姓苦不堪言。柳林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下令修复漕运,如今终于有了成果。

“好!戴尚书,你做得很好!”柳林夸赞道,“漕运恢复了,不仅解决了粮食问题,还能促进南北经济交流,对大雍的发展至关重要。你要继续努力,加强对漕运的管理,确保粮食能够顺利运抵各地。”

戴沐阳躬身谢恩:“臣遵旨!陛下,还有一件事,臣想向陛下禀报。最近京城出现了一些富商,他们囤积居奇,抬高物价,尤其是盐和铁,价格比之前上涨了不少,百姓们对此颇有怨言。”

柳林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盐和铁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这些富商囤积居奇,抬高物价,不仅损害了百姓的利益,还威胁到了国家的经济稳定。

“这些富商胆子不小,竟敢在朕的眼皮底下作乱!”柳林的声音带着怒火,“戴尚书,你立刻派人调查这些富商的背景,看看他们背后有没有人撑腰。同时,颁布诏令,严厉打击囤积居奇的行为,凡是囤积盐铁超过规定数量的,一律没收财产,严惩不贷。另外,开放官盐官铁,降低价格,保障百姓的基本需求。”

戴沐阳连忙领命:“臣遵旨!臣一定尽快处理此事,给百姓们一个交代。”

戴沐阳离开后,柳林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原本以为,只要颁布了惠民政策,百姓就能过上好日子,却没想到还有这么多问题需要解决。富商囤积居奇、晋室余孽作乱,这些都像是隐藏在繁华背后的暗流,随时可能爆发,摧毁现在的平静。

他站起身,走到殿外的走廊上。院子里的石榴花开得正艳,火红的花朵像一团团火焰,却无法驱散他心中的阴霾。他知道,治理天下就像航行在大海上,不仅要面对狂风暴雨,还要警惕水下的暗礁。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才能带领大雍这艘大船,顺利驶向繁荣昌盛的彼岸。

这时,一个宫女端着一杯茶走了过来,恭敬地递给柳林:“陛下,天热,喝点茶解暑吧。”

柳林接过茶杯,抿了一口,茶香四溢,稍微缓解了他心中的烦躁。

可就在此时,他体内的中千世界轰然一震,原本平静的天空之上,忽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漩涡……

“终于来了!”

柳林的身形豁然消失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