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议论定量 (1 / 2)
来看文学网www.laikanwx.com
接着又拿起沈周的山水画欣赏起来。
原时空,徐大师是53年9月份病逝的,这时空由于刘平安认了个齐大爷,在齐老家经常能碰见徐大师,所以两人非常熟。
有意无意的暗示忽悠,外加用了些手段,还有在齐大爷的劝说下,刘平安帮他把身子调理的很健康,哪怕齐大爷本人,按照刘平安的估计应该比原时空能多活上个五六年。
“安子在家吗?门口有你的电报。”赵小年在堂屋门口,鬼哭狼嚎的喊道。
“来了。”刘平安大声回道,随手把桌上所有的画收进空间,心里泛起了嘀咕:“谁会给自己发电报?除了那两位同学,自己在外地又没熟人。”
来到大门口,邮递员接过印章戳了下,然后把电报和印章一起还给刘平安。
接过来扫了眼,果然是同学吴用打来的,上面写着:人参虎骨,速来。
自己只让他寻摸虎骨,怎么又搞起人参了?人参,空间里一大推呢。
刘平安想了想,眼下虎骨重要,先去一趟东北在说,来回几天的事。
吴用在哈尔滨部队的第211医院上班,两地距离1200多公里,坐火车的话大概要三十多个小时。
回到院里,正见阎埠贵唉声叹气的看着天空。
“二贵哥,瞅啥呢,当心老鸹屙你嘴里。”刘平安打趣道。
“屙嘴里正好,省得吃中午饭了,你也别笑我,咱俩都是30斤的定量,你这么大的个子绝对不够吃。”阎埠贵愁眉苦脸道。
“多大点事,大不了找人调剂下,把细粮全换成红薯。”刘平安笑着边说边往家走去。
官方规定的粮食分配比例,白面45%,大米25%,棒子面30%,今年粮店价格面粉0.185元/斤,梗米0.205元/斤,玉米面0.09元/斤,当然价格会有波动,但一般不会太大。
这年头大多数老百姓平时也不会天天吃细粮,各种肉类和副食品还没限制,通过粗细粮调剂基本能混个饱饭,但那些喜欢吃细粮的大户就比较难受了,定量就这么多,只能掏家底去换了。
(京城定量实行初期具体的分配比例查了下,不知道对不对,有资料说刚开始是白面45%,米25%,棒子面30%;1962年京城《粮油商业志》里记载五成面粉、一成大米、四成粗粮;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概是细粮三成、粗粮七成。总之一句话,除了那三年,京城这种大城市的细粮占比一般不会低于一半,京城从64年到七十年代,有段时间猪肉是敞开供应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