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部曲制度 (2 / 2)
来看文学网www.laikanwx.com
他们连自己的姓氏都没资格拥有,哪里称得上是百姓呢?
黔首、匠户、商人、奴隶、罪役、刑徒罢了。
既不是人,还用管他们如何想呢?
牧民如牧羊,不听话的,鞭之杀之即可。
他神色不动,仍觉得王后过分优柔。
但秦时却知道对方已然听进去了,此刻便握着他的手轻轻晃了晃,而后又柔声道:
“大王之前暂停了部分徭役,已然是支持我了,我心中都明白的。谢谢大王恩德。”
姬衡凝目看她,总觉得王后每次含笑说“谢大王恩德”这种话,甚会撒娇。
……
一应琐碎事安排完毕,秦时也该考虑自己手下现余的4部私兵该如何安排了。
参考自己手中现有书籍,她不是拿不出训练一支虎狼之师的办法。
但,时代的超越不仅是技术上的革新,还有个人体质上的进步。
比如如今,士兵们是没有资格顿顿吃肉的,甚至半月一月才有一次肉吃。
若是长久无有战争,便连这肉也是没有的。
在这样的伙食情况下,想要人超越身体极限,消耗的就是自身寿命。
再来,许多战术和锤炼士兵意志的行动中,都有夜行锻炼。
但如今的士兵,是没有夜视能力的。
战争中若要夜行,两侧是有充足的执炬者的。
而如今,除了天赋异禀者,整个秦国的平民百姓基本都夜盲。
而夜盲在胡萝卜未传入的秦国,暂时无解。
毕竟,也没有那么多动物肝脏来供他们吃。
魏国魏武卒之所以消亡,也是因为虽能打造雄兵,却也耗资惊人。当王宫无力支撑这份经费时,他们这个兵种,也就自然而然消亡下去。
因此,关于自己掌握的最强大的力量,秦时是有慎重考虑的。
但在一应安排之前,她还需得见见人才是。
与此同时,私兵在咸阳城久等候仍未得王后召见,私下也是略有不安。
如今秦国乃是部曲制度,他们既是给王后的私兵,按律只有 2000人一部。
若在边军中,一部是能有两万人的。
但边军不可入咸阳,王后私兵却能进出无阻,因此论身份,他们其实是略提了一些的。
毕竟为王后私兵,可比入战场厮杀要安稳许多,但相应的,升爵免税也难。
如今大家私下说起,部曲长官校尉林便叹口气:
“早知王后还无安排,前些时日就该跟燕郎君一同前往渤海郡。”
每一部皆有校尉,因而便有校尉炎跟着叹气:“听说去渤海郡乃是管理制盐之事,盐工苦重,我等前去也少不了受折磨……”
“我等私兵不该在咸阳城随时听候王后号令吗?怎还未面见,就支派到渤海郡去……”
话虽如此,但历代王后若不行谋反事,又哪里支配得上呢?
当初跟随楚王后行谋反事的那些私兵,如今恐怕连骨头都朽光了。
如此说来,倒真宁愿外派到各地去。
但是叫他们想法子调离,那众人也是万万不肯的。
毕竟……
有人就窃窃道:“我早打听过了,王后才入咸阳宫时便多金爱赏,如今更是上下都称仁善,还是昆仑仙使,有金丹秘法能让四方臣服……”
总之,主君强大,他们做下属的自然也跟着荣耀。
更何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王可是一统了六国,天下都是咱们大秦的了!咱们王后听说也是老秦人,即安排我等做王后私兵,我定要好好效忠才是。”
调离是不可能调的。
大王有命,若他们表现出些许不满,等来的便是人头落地。
此话一说,大家于是都默契的表起了忠心。
而下一刻,就听有黄门宣召:“王后有令,命四部校尉,麾下军侯,皆入兰池……”
……
秦时正看着如今的部曲制度。
一部长官为校尉,掌管若干曲。
一曲掌管千人,则称之军侯。
四部私兵,如今有校尉四人,军侯八人。
麾下【五百主】十六人,【百长】【屯长】【什长】【伍长】若干,名称都十分直接。
比如百长管百人,屯长管50人……
那么……要如何调整呢?
她轻轻转动着手中铅笔,思虑深深。
再看这5部士兵配置,以姬衡的性格,他既然赏赐,自然也不弄些虚头巴脑的。
这些私兵的配置尤其完善。
其中只重弩,就足足有3架。
听起来不多,但这等弩机却是秦国战争制胜关键。
只看兰池宫后面巨大的石雕巨鲸图像所刻印的大王功绩就知道,倘若力气足够,方向精准,是能于海中捕鲸的。
而后还有常备弩机,一部也有10架。
甲为皮甲和藤甲两种。
兵器则是矛、戈、剑、戟居多。
只不过此前秦国铁器制造工艺一般,铁质脆,不耐用,因而他们的常备武器还都是青铜材质。
如此,确确实实是姬衡心胸了。
初初与他们磨合,秦时并不打算要大改特改。
她没有反叛的意思,有姬衡这位大王在,就是她走投无路,这五部私兵也不过是螳臂挡车。
他们的存在,更多的是为展示王后权柄。
因而秦时要有打算,令他们好好训练,待成虎狼之师后,为她四处开拓【丝绸之路】。
远去戎狄,西域,百越海港……
这漫漫行途,非大意志大勇大能者不可得。
而她要做的,就是先把这群私兵的可用性提升起来——
先从改变军中职责开始,然后再配更好的伙食。
如此一张一弛,待来年西域出使,必有一部私兵需要跟上。
? ?粟就是小米,耐旱耐贫瘠耐储存热量高,是秦朝无可替代也替换不了的主要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