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文学网www.laikanwx.com

在他看来,这才是好官。

毛骧见朱元璋未提异议,接着说:“胡县尉平时行事低调,所以在当地口碑极佳。

甚至上元县的百姓认为他出身寒门,正因如此,他才更了解百姓的疾苦。

胡县尉办事妥帖,不仅处理好自己的职责,还尽力协助他人。

上元县的赈灾款便是他从户部争取来的。

胡县尉虽未公开借用胡大人的名号,但户部中认识他们父子的人很多。

朱元璋对此并不感到意外,官场中公事私办本是常态。

许多公事往往借助私人关系解决,这也是一种维持关系的方式。

胡仁彬并未滥用父亲的名义,因此不应苛责。

朱元璋认为此事办得不错,户部也不必过于责备。

他惊讶于胡仁彬能成为一位受人认可的县尉。

毛骧听后连忙跪下,表示所报情况真实无误,只是整理后上报。

他建议皇帝召见胡县尉,亲眼看看他的变化。

胡县尉在当地的良好声誉并非靠施粥行善得来,而是实实在在做出来的。

此事将来吏部考核时会有正式奏报,无需弄虚作假。

朱元璋也只是随意敲打一番,他对毛骧并无怀疑。

毛骧一心只想着尽职尽责,锦衣卫本就该听命于皇帝,为皇帝办事。

朝堂上的人即便如胡仁彬这般出色,也与锦衣卫无甚关联,两不相干。

朱元璋大致看过调查报告,上面详细记录了从相关人员口中获取的信息及核实过程。

这份报告足见毛骧的用心。

由此更显胡仁彬的难得,他确实是真心为民的好官。

这让朱元璋放下心来。

胡大老爷现在低调得很,对朝堂事务也无兴趣。

这样挺好,不用再给他升官,让他保持现状即可。

倒是胡仁彬,是个不错的官员人选,甚至适合作为女婿。

就这样定了。

得到朱元璋的认可后,众人皆喜。

马皇后尤为高兴,因为这意味着可以为女儿寻得好姻缘。

安庆公主满心欢喜,她的心上人是自己精心挑选的意中人。

然而,另一边,胡仁彬望着老管家和手中父亲亲笔书写的信件,不禁有些愕然。

什么?!

不是说过年时才提亲事吗?

怎么这么快就要成亲了?

迅速敲定的婚事

胡大老爷平日虽爱悠闲,但一旦认真起来,气势瞬间不同。

他换上官服,直奔礼部。

婚丧嫁娶之事,礼部自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礼部掌管大明婚丧嫁娶的要务,但胡大老爷深知,礼部还掌握着另一份重要资料——大明官场与勋贵体系中适龄男女的名录。

这份名录专为皇室成员,即老朱家的适龄公主、藩王准备,内容虽简略,仅含出生年月、籍贯等基本信息,但对胡大老爷而言,已足够有用。

他只需了解对方的家世背景、年龄等基本情况。

至于其他,以胡大老爷的江湖经验,打听些消息又有何难?

很快,胡大老爷便顺利拿到了那份名录。

他没有隐瞒,当着礼部官员的面,一边抄录一边坦言道:“我家那小子,也到了该成家的时候了。”

“身为父亲,我总不能袖手旁观吧!”

“娶妻当娶贤,我胡家的儿媳不需多么显赫的门第,但绝不能是喜欢闹腾之人!”

胡大老爷直言不讳,那神态仿佛在表明自家并不缺权势地位。

一旁的礼部官员听后,反倒点头赞同。

“胡公所言极是,乃肺腑之言。”

“若我有胡公这般威望,也不必在意门当户对了。”

“平平淡淡、和和睦睦地过日子,才是真谛!”

“只可惜,我家中没有合适的女儿,不然真想与胡家结亲呢!”

胡大老爷没有直接回应,只是大笑一声,继续埋头抄写名录。

不久,胡大老爷拿着一叠厚厚的记录,与礼部官员告别,悠闲地回到了府邸。

坐在书房中,他首先审视的是名单上女子的出身。

虽说口口声声说不介意门第,但胡大老爷最先关注的便是这一点。

只不过,他并不青睐那些高官显贵的家庭。

官位越高、名声越大的,他反而不选。

毕竟,这些人已经颇有成就,一旦成为亲家,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不是每个人都像他一样,功成名就后仍想过着悠闲的生活。

他们都是积极进取、勇往直前的榜样。

谁能知道结亲后,他们会有什么心思?

如今他好不容易有了如今的局面,怎能容忍他人来破坏?

于是,胡大老爷毫不犹豫地开始在那些小官员中搜寻起来。

官场如金字塔,高层人少,底层人多。

这一搜寻,果然发现了不少合适的人选。

胡大老爷紧锁眉头,审视着手中的名单。

“官位太高的不行,这几个去掉……”

“这个名字我好像有点印象,是江浙那边爱惹事的学子家长,去掉去掉……”

“这是什么人?这不是老朱家的亲戚吗?不行不行……”

“天哪,这是谁?黄子澄家?绝对不行!”

“武勋家的?我怎么抄下来了?不要不要……”

经过一番筛选,胡大老爷终于挑出了几个满意的后备人选。

他立刻吩咐人去打听消息。

此事光明正大,无需遮掩。

毕竟,胡仁彬那逆子作为胡府未来的继承人,已到成家立业之时。

为他物色对象,有何可遮掩?

只是,旁人都觉得胡大老爷此举似乎有些急切。

但也没人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