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文学网www.laikanwx.com

然而,在胡大老爷眼中,这番推论却是再正确不过。

想想初代英吉利在欧洲及其殖民地所作所为,不就是玩弄平衡、四处搅局吗?

但若大明出手,定能玩得更为出色。

想当初,英吉利最强盛时,也不过海军独步天下。

若大明取而代之,哼,不仅海军,大明的实力只会更加惊人!

毕竟,历经千年战火,大明在军事上的专业程度无人能及。

数十万人的大战屡见不鲜,万人长途奔袭更是家常便饭,经验之丰富,无人能敌。

而欧洲大陆上那些几百上千人的小规模战斗,在大明看来,恐怕也就州府级别的水准。

再说权谋与搅局,春秋战国时的纵横家早已将此研究透彻。

自汉代班超至大唐王玄策,中原的外交使节在异国眼中,皆是文武兼备之人。

他们言辞犀利,更能在转瞬之间,借邻国之力,将对手消灭。

至于挑拨离间、声东击西等计谋,在大明官场早已司空见惯。

口蜜腹剑,更是大明官员的基本技能。

若真要殖民,大明的条件远胜于英吉利。

这番话让朱元璋听得热血沸腾。

只因胡大老爷言之有理,有据可查,绝非信口雌黄。

老朱细想胡大老爷的话,深感其言之有理。

“陛下,周边这些番邦小国,着实贫瘠!”

“谁让他们与咱为邻呢。”

“中原强盛时,便去敲打他们,他们能发展起来才怪。”

“但欧洲截然不同。”

“那地和平千年,且那帮人擅经商、藏富、享乐。”

“不去捞一把,岂不可惜?”

朱元璋闻言,不自觉地掏出胡大老爷献上的羊皮纸。

望着图上广袤的欧洲,老朱不禁咽了口水,心生贪念。

然而,他也明白,那地太过遥远,只能暂且记下。

待准备充足,再去不迟。

见老朱有所松动,胡大老爷满意点头,随即告辞。

他话已至此,算是尽力。

大明若将欧洲变为殖民地,还能率先进入工业,那才叫奇怪。

若在封建时期,大明无疑无敌。

胡大老爷离开后,老朱悄悄增派五千余人出海。

他调集舰船,携丝绸瓷器,只求换取金银珠宝。

人员船只,皆为挣钱。

快进快出,专注贸易。

毕竟,老朱只想挣点小钱而已。

老朱此人,崇尚“明心见性”。

他从不掩饰对财富和名声的渴望。

在他看来,国家如同一个大家庭。

若不多积累家当,遭遇天灾人祸时,稍有不慎便满盘皆输。

反之,若家底殷实,即便天灾人祸来临,又有何惧?

我自岿然不动!

甚至有余力谋划其他。

这便是家底殷实的好处。

而昔日的朱元璋,吝啬至极,连俸禄都不肯多发,结果天下依旧贫困。

他能奈何?

只因他穷!

开源节流,人人皆知。

可他只懂节流。

至于开源?

一无所知!

他认为,开源便是征税,但农户已不堪重负。

他朱元璋吃过苦,怎能让农户再遭元末之难?

而其他开源之法,他一无所知。

加之官员们的私欲作祟,哄骗老朱继续优待大明官员和读书人。

于是,大明财源从一开始便走下坡路。

朱元璋是否知晓?

当然知晓!

正因看到危机,加之他个人性格,他将官员俸禄压得极低。

结果,大明近三百年历史,杀人之多史无前例。

同时,贪腐之风、狠辣之态,亦历朝历代之最。

简而言之,官员的俸禄微薄至极,即便是最有良知的官员也难以维持家用,这已成了司空见惯之事。

然而,现状已大不相同。

朱元璋亲眼目睹了大量财富的涌入,这些钱财数目庞大,触手可及,既无需从贫困的农民那里掠夺,也不必在朝堂上大开杀戒,只需从外国势力那里巧取豪夺即可。

这对他来说算得了什么?他朱元璋何时将外国势力放在眼里?

因此,朱元璋此刻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热情。

“嘿,嘿嘿,胡惟庸啊!”他笑道,“嘿嘿嘿,要不,这件事,由你来挑头负责如何?”

朱元璋的笑容中带着狡黠,却也掩饰不住内心的炽热。

在他看来,没有人比胡大老爷更适合这个角色。身份、地位、资历这些都不必多说,即便是新建一个衙门,只要胡大老爷坐镇,就无人能挑衅。

更重要的是,胡大老爷深知其中之道!他太懂了!

他既有公开为国家敛财的手段,又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谋。这样的人才,无疑是稀世珍宝。

遗憾的是,胡大老爷当即拒绝了这个提议。

“臣感激陛下的赏识,但臣如今年迈体弱,还是回家安享晚年为好!”他恭敬地回绝,“还请陛下另寻贤才!”

胡大老爷才不会答应呢。毕竟,谁都清楚,这未来的海关职位,油水之大,难以估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即便是当下世人视为肥缺的漕运总督之位,面对新兴的海关衙门时,也不免心生艳羡。

毕竟,漕运有其局限,运载量早已限定其发展空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