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需要我做什么? (1 / 2)
来看文学网www.laikanwx.com
冰冷的金属墙壁泛着无机质的光泽,巨大屏幕上流动的幽蓝色数据瀑布是这片地下空间唯一的光源。
空气里弥漫着臭氧、冷却液和焊锡混合的独特气味。这里是“银河”基地的最深处,国家苍穹之眼的神经中枢。
明昭坐在角落的操作台前,与周围紧张忙碌的深蓝色工装身影格格不入。
她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衬衫,纤细的手指正灵活地操控着精密镊子和微型焊枪。
在她面前,一个被拆解得七零八落的军用级信号放大器正经历着脱胎换骨。
没有图纸,没有迟疑。
她的动作精准得像设定好的程序,每一次焊接都点在肉眼几乎无法分辨的关键节点上。
拆下的废旧电容、电阻,在她手中如同被赋予了新生,以一种违背常理的方式重新组合。
一道微不可察的淡金色电弧在她指尖一闪而逝,完成了一次超越当前工业水平的分子级焊接。
控制大厅主屏上,三颗覆盖暗金龙鳞纹路的卫星“银河一号”甲、乙、丙星,正静静悬浮在地球同步轨道,稳定地流淌着代表正常运行的绿色数据流。
大厅里偶尔响起低沉的指令声和仪器蜂鸣,一切井然有序。
这是国之重器成功组网后的第七天。
荣耀属于国家,属于整个团队,但最核心的那个名字,被最高等级的保密条例牢牢锁在绝密档案里,不为人知。
明昭,这个名字,连同她在星尘失控危机中力挽狂澜、在卫星组网中贡献的颠覆性技术,一同隐入了这片地下幽光。
她完成了信号放大器的最后一步组装,指尖在某个微小接口轻轻一按。
嗡!仪器内部发出一声极其轻微的、稳定的蜂鸣。
性能提升了37.8%,能耗降低15.3%。她眼中毫无波澜,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和呼吸一样自然的事情。
随手将修复一新的仪器推到一边,她拿起旁边一本厚重的《基础工业材料汇编》,指尖划过粗糙的纸页。
——
厚重的合金气密门无声滑开,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角落的宁静。
张明远,这位位高权重的科研管理者,此刻脸色铁青,步履沉重,仿佛背负着千钧重担。
他径直走向明昭,深灰色的中山装下摆带着一股压抑的风。
“明昭同志!”他的声音低沉沙哑,带着竭力压抑的某种情绪。
明昭抬起头,清冷的眸子看向他,没有询问,只是安静地等待。
张明远深吸一口气,从公文包最里层抽出一个薄薄的、印着鲜红“绝密”字样的文件夹。
他的手,在将文件夹递向明昭时,难以抑制地微微颤抖。
“就在今天下午,西北空域。”
张明远的声音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每一个字都浸透了悲愤和屈辱,“他们……又来了!”
明昭接过文件夹,打开。里面没有照片,只有几行冰冷的文字报告和简略的坐标图。
X月X日 15:47分:美新型高空高速侦察机代号“鹰隼”,疑为F-15原型或改进型)侵入我西北领空XX空域,飞行高度XX米,速度XX马赫。
我方拦截:紧急起飞歼-X型战机三架(编号:鹰巢07、鹰巢11、鹰巢19),进行拦截驱逐。
交战过程:敌机凭借高空高速优势及先进雷达/电子干扰系统,始终占据主动。我方飞行员英勇顽强,多次尝试占据有利攻击位置未果。
15:58分:鹰巢07号战机被敌机雷达锁定,规避机动中不幸被航炮击中尾翼,失控坠毁。飞行员王海同志,壮烈牺牲。
16:02分:鹰巢11、19号战机见战友牺牲,悲愤交加,执行极限“撞击”战术,试图与敌机同归于尽。敌机紧急释放高强度红外干扰弹并做极限俯冲规避……
结果:鹰巢11号战机未能撞上敌机,在极限过载中解体。飞行员李卫国同志,壮烈牺牲。鹰巢19号战机重伤,飞行员赵铁柱同志跳伞重伤,正在抢救。敌机……成功脱离!
报告末尾,是三位飞行员的名字、部队番号,以及用红笔重重圈出的、触目惊心的数字:3!
报告纸很薄,却重逾千斤。明昭的目光在那三个名字和那个鲜红的“3”上停留了片刻。
控制大厅里仪器运行的嗡鸣似乎在这一刻变得异常遥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