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文学网www.laikanwx.com

江小满的话,让周逸尘心里头一暖。

在这个陌生的年代,能有这么一个人,毫无保留地支持着自己,感觉确实不一样。

吃过晚饭,江小满麻利地收拾着碗筷,哼着不成调的小曲,脸上全是笑意。

周逸尘则坐到了屋里那张唯一的方桌前。

他没有急着动笔。

桌上的煤油灯被换成了明亮的电灯,灯光下,他先是把自己那本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拿了出来。

从下乡开始,他就有做笔记的习惯。

遇到的每一个病例,每一次的思考,甚至是一些零碎的、关于药食同源的想法,他都记在了上面。

他又从不大的书架上抽出了几本医学书籍,有中医的,也有西医的。

他就这么静静地翻看着,一页,又一页。

脑子里,那些零散的案例和知识点,开始像有了磁力一样,自动地聚拢、归类、排列。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他根本不需要费力去想什么文章结构,一个清晰无比的框架,就自然而然地在他脑中成型了。

先摆问题:西医治疗后,病人还存在哪些迁延不愈的症状。

再给方案:我提出的具体食疗方子是什么。

然后是核心,解释原理:为什么要用这几样东西?它背后的中医道理是什么?又能和西医的哪个康复理念对应上?

最后是结果:病人吃了以后,效果怎么样,观察记录是什么样的。

整个逻辑链条,简单、直接,清晰得就像一加一等于二。

他心里清楚,这是满级的教学技能在起作用。

这技能不仅能让他把复杂的东西讲得简单,更能让他本能地知道,用什么样的结构和方式去组织材料,最容易让人看懂,也最能让人信服。

准备工作做完,周逸尘看着自己在新纸上列出的提纲,心里更有底了。

他知道,李主任要的,不单单是一份病例的堆砌。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份材料,给全院的医生们,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而自己这个提纲,正好能满足这一点。

这份资料一旦完成,等他将来离开县医院的时候,将会是无比一笔漂亮的档案。

夜深了,窗外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一两声犬吠。

屋子里,江小满洗漱完,也搬了个小板凳,坐在他不远处,借着灯光安静地看书。

整个小院,都沉浸在一种安宁的氛围里。

周逸尘的心,也跟着彻底静了下来。

他拿着笔,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轻响。

他没有直接罗列那些方子,而是把更多的笔墨,用在了阐述为什么上。

写到那个产后乳汁不足的病例时,他详细解释了通草和鲫鱼的搭配。

乳汁是气血所化,产后气血亏虚,源头不足,自然无乳。

鲫鱼,补虚,能健脾利水,是补充气血的原料。

而通草,性淡,能通利血脉,就像是疏通了管道。

一个补充原料,一个疏通管道,两者相辅相成。

然后,他又用另一段话,尝试着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去关联。

鲫鱼汤能提供优质的蛋白质和充足的水分,这是乳汁分泌最基础的物质保证。而产妇情绪和内分泌的稳定,对泌乳也至关重要,一个温和的食疗方案,能有效缓解产妇的焦虑情绪……

在写的过程中,他清晰地感觉到,自己脑海里那些原本分属于不同领域的知识,正在完美地融合。

八级厨艺,让他对每一种食材的性味、质地,都有着近乎本能的深刻理解。

五级的医术,则给了他精准的诊断和辨证能力。

而满级的教学技能,就像一个最好的翻译官,把他脑子里这些复杂的、专业的思考,转化成了一行行层次分明、通俗易懂的文字。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病例整理了。

更像是一次对他过去所有实践经验的系统性梳理和升华。

写着写着,周逸尘忽然停下了笔。

他感觉到,自己脑子里仿佛有一层薄薄的窗户纸,被悄无声息地捅破了。

之前对于病后调理、个体化治疗的许多理解,在这一刻,变得无比透彻和清晰。

就好像,原本只是凭着经验和感觉在走的一条路,现在路边忽然亮起了一排路灯,把前前后后都照得明明白白。

【医术LV5(702/5000)】

他知道,这是水到渠成的进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