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又招生,试探口风 (2 / 2)
来看文学网www.laikanwx.com
武元庆不屑道:“不是武某看不起那些泥腿子,他们的子嗣即便进学,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出息。”
孔浪附和着点头,“谁说不是呐,血统问题哪会如此容易打破。庶民子弟想进学,只怕智力方面有问题。”
杜荷笑吟吟道:“听我大哥说,他们将来哪怕是肄业,都不能参加朝廷的科举。”
“哈哈哈...”柴令武发出爽朗至极的笑声,“倘若那样的话,魏大郎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谁说不是呐!!”
“哈哈......”
...
翌日。
魏叔玉刚起来没多久,郑丽婉拿着份名帖匆匆走进来。
“驸马爷,孔家长孙孔浪递名帖,说是有要事求见。”
郑丽婉眉头微蹙,显然对孔浪此人并无太多好感。
孔颖达身为国子监祭酒,是儒家正统的代表。
其长孙却与柴令武、杜荷、武氏兄弟等,对魏叔玉明显抱有敌意的人厮混,其来意不得不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魏叔玉接过名帖,指尖在名帖表面上轻轻敲击着,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
“孔颖达老先生德高望重、学问渊博,只是这家风…看起来也一般嘛。让他去偏厅等候。”
片刻后,魏叔玉在偏厅见到孔浪。
孔浪今日倒是穿得颇为素净,一改往日与勋贵子弟混迹时的浮夸。
“学生孔浪,拜见魏驸马。”孔浪的态度显得十分恭谨。
“不必多礼,坐。”魏叔玉淡淡一笑,示意他坐下。
“不知孔公子今日来访,所为何事?可是孔老先生有何指教?”
孔浪连忙摆手:“非也非也,是学生自己有些想法,想向魏祭酒请教。
今日见学堂外百姓云集,皆盼其子弟能入长安学堂。可见魏驸马‘有教无类’之理念,已深得民心。
学生祖父常言,教化之功,在于普及。只是……”
他话锋一转,面眼底露出意思狡黠之色:
“学生听闻长安学堂所授之业,似乎与国子监乃至传统儒学颇有不同,更重实务、算学、乃至格物之道。
学生斗胆一问,庶民子弟纵然学成,不通经义、不谙圣人之道,将来如何能为国效力?只怕……终究是镜花水月,难登大雅之堂啊。”
魏叔玉心中冷笑。孔浪表面上是请教,实则是质疑,甚至代表背后某些守旧势力来探探口风。
他慢条斯理地端起茶杯,吹了吹浮沫:
“孔公子以为,何为圣人之道?是皓首穷经、空谈义理,还是经世致用、利国利民?
如今大唐疆域万里、四方来朝,不仅仅需要能吟诗作赋的文人,更需要能治理地方、兴修水利、精通算账、善于沟通的实干之才。
碎叶城需要匠人筑城,北庭、里海、安西等地需要官吏治理,海上丝路需要舟师导航。莫非这些,靠背诵经书就能做到吗?”
“啊这......”
孔浪怎么都没料到,魏叔玉的口才竟如此犀利。
魏叔玉放下茶杯,目光锐利的看向孔浪:
“至于能否融入士林……”
他脸上露出讥讽之色,“倘若从长安学堂走出去的学子,能在大唐每个角落扎下根;
能让边关稳固,能让仓廪充实,能让百姓安居。孔公子觉得,他们需要融入只会空谈的‘士林’吗?
本驸马办学,不是培养几个清谈客,而是要为大唐培养实干人才。
他们的舞台,在边疆、在田野、在工坊,并非在朝堂之上争论古礼得失。”
魏叔玉的一番话,怼得孔浪哑口无言,脸上青一阵白一阵。
他引以为傲的东西,原来在魏大郎眼中,一文不值!
只是他隐隐觉得,魏大郎虽说不看重朝廷在长安的官职,但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魏驸马高瞻远瞩,学…学生受教了。”孔浪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知道今日讨不到任何便宜,反而被魏大郎借机讥讽一番,孔浪只好讪讪告退。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魏叔玉对郑丽婉道:
“看到没?麻烦已经上门。眼下只是试探性的第一步,真正的大风浪,还在后面。”
郑丽婉眼中闪过一丝忧虑,驸马爷断世家根基,他们真的会坐以待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