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热闹的初平四年(一) (1 / 2)
来看文学网www.laikanwx.com
“啊?”
刘协等人一脸呆滞,过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
“大将军,你,你再说一遍?”
“陶谦......和,阙宣......合兵?”
朱儁一脸不可置信的问道:“你是说,我大汉的徐州刺史,和一个反贼合兵一处,寇掠我大汉的郡县?”
“昂。”
张新点点头。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朱儁疯狂摇头,“陶谦仕汉三十载,怎么会......”
“太尉。”
张新打断道:“完全有可能......”
话没说完,一名宦官手捧一卷竹简,脚步匆匆的走了进来。
“陛下,大将军,兖州军报!”
众人的目光转移到了宦官身上。
“念。”
刘协连忙说道。
宦官打开手中竹简。
“泰山太守鲍信上表,陶谦与阙宣合兵一处,兵寇费国。”
费国,是泰山境内的一个县。
“朕知道了。”
刘协挥挥手,“你先退下吧。”
“唯。”
宦官行了一礼,退到殿外。
朱儁眼中充满错愕,瞬间就没话说了。
马日磾、蔡邕、赵温等人也是面面相觑。
陶谦之父,曾担任过余姚县长。
他本人也是先仕州郡,后举茂才,历任尚书郎、舒县令、幽州刺史、议郎等等......
这么个根正苗红的老臣......
莫名其妙的跟着一个豪强反了?
“陶谦谋反,不知大将军可有良策?”
刘协看向张新,眼中充满怒火,同时又有一丝无奈。
诸侯割据,豪强谋反......
他想管,却是有心无力。
大汉,竟衰败如斯耶?
马日磾等人闻言也看向张新,眼中带有一丝期望。
是你把我们给叫过来的,你应该有办法吧?
“臣想请陛下下诏。”
张新微微躬身,“令兖州刺史孙策、泰山太守鲍信出兵讨逆,击退陶谦。”
“臣再举荐参军田豫出任诸县令,由镇军将军高顺护送上任。”
“陶谦若敢来犯,便使高顺击之!”
“臣附议。”
朱儁微微点头。
兖州在徐州西北,青州在徐州正北。
孙策、高顺两路大军齐发,便能将陶谦的叛军夹在中间。
这黄巾小儿,确实有点东西......
“臣也附议。”
马日磾等人也道。
“那就依大将军之言,拟旨吧。”
刘协心底泛起一丝感动,“还好,我大汉还有大将军在。”
“阿父,你可真是给儿留了个股肱之臣啊......”
很快,事情议定。
除了让孙策等人出兵以外,刘协在马日磾的建议下,又补了一道斥责陶谦的诏书。
不管了,先骂一顿再说。
万一陶谦迷途知返了呢?
命令下到尚书台,转换成诏书,往青、兖、徐三州而去。
田豫接到圣旨,来找张新请辞。
“明公。”
田豫有些紧张,“臣到诸县后当如何行事,还请明公示下。”
他今年才二十出头。
虽说他自河内投了张新之后,已经见过许多大场面。
但如今他即将独当一面,还是正对一方诸侯的大军,心中难免有些忐忑。
“军事上你听高顺的就行。”
张新想了想,道:“高顺久经沙场,经验丰富,你跟在他身边好好看,好好学,争取早日能够独领一军。”
田豫是渔阳人。
张新在渔阳的威望很高,田豫对他素来敬仰。
况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渔阳也能算得上是张新的第二故乡。
既然如此,田豫与他就是半个乡人的关系。
一个敬仰自己、潜力又很不错的老乡,张新当然要好好培养。
或许他用不上,但将来他的儿子一定用得上。
“臣记下了。”
田豫点点头。
张新又道:“政务上,你若有不明之处,可往剧县去信一封,询问崔琰。”
“臣记下了。”
田豫再次点头。
“你去诸县的任务,不在军政,而在人心。”
张新叮嘱道:“陶谦倒行逆施,徐州士族对其早有不满。”
“你要在暗中多多拉拢那些士族,若有难处,一样可以询问崔琰。”
“若是崔琰也解决不了的,你就来信问我。”
田豫再无疑惑,拱手行礼。
“臣明白了,多谢明公解惑。”
张新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递给田豫。
“你到了徐州之后,寻机将这封信送到朐县糜氏,给糜芳。”
“他会协助你在徐州行事。”
明公竟然已经在徐州布好局了?
田豫见张新有备而来,恍然大悟,心中升起钦佩之情。
不愧是明公,目光就是长远。
田豫郑重的接过书信,贴身藏好。
“明公放心,臣定不辱使命!”
“这个给高顺。”
张新又从怀中掏出一个锦囊,“你让他到诸县之后再打开,依计行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田豫接过,放好。
“别的没什么了。”
张新起身上前,拍了拍田豫的肩膀。
“国让一路小心。”
田豫拜谢,行礼告辞。
次日,田豫带着几名亲卫从长安出发,一路疾驰,向东而去。
庞德也领着骑兵向西,去追麴义大军。
张新与智囊F4研究了一番过后,重新将重心放到了益州地界。
徐州那边再怎么说,距离长安也有两千多里。
无论怎么乱,暂时也影响不到朝廷这边。
陶谦手下是有精锐的丹阳兵不假,可他却没有大将。
他平徐州,以臧霸为首的泰山F4出力颇多。
然而如今,泰山F4早已被张新收入麾下。
也就是说,陶谦手下现在是有兵无将。
威胁有,但不大。
只要高顺守住诸县,别把战火烧到青州就行。
高顺能守住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