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数学天才——林川! (1 / 2)
来看文学网www.laikanwx.com
一行人来到教学楼的大阶梯教室。
这节课是几个工科专业一起上的公共基础课,教室里坐了百来人,颇为热闹。
赵大力和王晓显然人缘不错,一进来就有不少同学打招呼,其中不乏一些性格开朗的女生。
“大力,王晓,这边!”一个扎着马尾辫,笑容明媚的女生朝他们招手。
几人走过去坐下。
那女生很快注意到了跟在后面、气质沉静与众不同的林川,好奇地问道:“咦?这位同学是?以前没见过啊,新来的?”
赵大力抢着介绍:“哦,这是秦川,我们宿舍新来的进修生,材料学院的。”
他又对林川说:“这是李雯,我们班学委,数学大佬。”
林川朝李雯微微点头示意:“你好。”
李雯落落大方地笑道:“你好啊秦川,欢迎!以后数学有问题可以一起讨论。”
她身边几个女生也好奇地打量着林川,低声议论着这个看起来有点酷的陌生帅哥。
上课铃响,一位戴着黑框眼镜、头发花白、神情严肃的老教授走了进来,正是陈老师。
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
陈老师没有立刻开始新内容,而是扶了扶眼镜,扫视了一圈教室,声音洪亮地说道:
“同学们,在上次课结束前,我留下了一道关于傅里叶级数应用的思考题,不知道有没有同学回去研究过,得出结果了?”
教室里一片寂静,大部分人都低下了头。
那道题难度不小,超出了课本常规范围,需要对概念有很深的理解和灵活的运用能力。
李雯皱了皱眉,显然她尝试过但没能完全解出来。
赵大力更是直接缩了缩脖子,假装在看书。
陈老师等了一会儿,见无人应答,脸上露出一丝失望,叹了口气:“看来这道题确实有些难度。学习数学,不能只满足于听懂课堂内容,课后的思考和钻研同样重要……”
他一边说着,一边转身,准备将那道题的完整解答过程写在黑板上。
就在这时,教室后排,一只手臂平静而稳定地举了起来。
动作不大,却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举手的,正是坐在赵大力旁边的林川。
刹那间,整个教室的目光,包括讲台上正准备写板书的陈老师,都齐刷刷地聚焦到了这个陌生的面孔上。
赵大力瞪大了眼睛,差点咬到舌头,低声道:“我靠!秦川你……”
王晓也愕然地看着林川,那道题他看过,绝非易事。
李雯和周围的同学更是满脸不可思议,这个新来的进修生……解出来了?
陈老师停下了动作,镜片后的眼睛锐利地看向林川,带着审视和一丝惊讶:“这位同学,看你有点面生。你解出这道题了?”
在全场瞩目下,林川缓缓站起身,神情依旧平静,迎着陈老师探究的目光,点了点头:
“是的,老师。我试着解了一下。”
教室里落针可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川身上,充满了惊讶、怀疑和好奇。
一个陌生的进修生,竟然举手解出了连学委李雯都感到棘手的难题?
陈老师扶了扶眼镜,眼中闪过一丝兴趣,他做了个请的手势:“好,这位同学,请到黑板前来,把你的解题过程写给大家看看。”
林川在众人的注视下,从容地走到讲台前,拿起一支粉笔。
他略微沉吟,似乎在组织语言,然后转身,在黑板上空白处开始书写。
起初的几步还在大家的理解范围内,运用了傅里叶级数的基本性质和积分技巧。
但很快,他的笔锋一转,引入了一个在场绝大多数学生都感到陌生的数学工具——卷积定理。
“等等……他这用的是什么?”
“卷积?这不是我们下个学期信号处理才会深入讲的内容吗?”
“他怎么会的?这思路完全看不懂啊……”
台下响起了细微的议论声,许多学生看着黑板上那陌生的符号和推导步骤,一脸茫然。
赵大力使劲挠着头,小声对王晓说:“我去,秦川写的这是啥?天书吗?”
王晓紧盯着黑板,眼神越来越亮,他虽然对卷积定理也只是略有耳闻,但能看出林川的推导逻辑极其严谨,每一步都环环相扣。
而讲台旁的陈老师,此刻脸上的表情已经从最初的审视变成了浓浓的惊讶,随即是深深的震撼!
卷积定理!
这个学生竟然巧妙地运用了卷积定理来简化这个复杂的傅里叶级数问题!
这个思路完全跳出了他预设的几种常规解法,堪称神来之笔!
不仅极大地简化了计算过程,而且对整个问题的本质揭示得更加深刻!这
个思路,连他自己在备课时都没有想到!
他看着林川那沉稳的背影和流畅的板书,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这个学生,绝对不是普通的进修生!
他对数学工具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本科生的水平,甚至触摸到了研究生层面的灵活应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林川并没有在意台下的骚动和老师的震惊,他心无旁骛,粉笔在黑板上划过,发出清脆的“哒哒”声。
推导过程行云流水,逻辑链条清晰无比,最终,一个简洁而优美的答案呈现在了黑板上。
他放下粉笔,转身面向陈老师,平静地说道:“老师,解完了。”
教室里一片寂静。
大部分学生看着那个答案,又看看那完全看不懂的推导过程,一脸懵。
但看陈老师那震惊的表情,他们知道,这个叫秦川的进修生,恐怕做出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陈老师没有立刻评价,他快步走到黑板前,仔细地从头到尾审视了一遍林川的解题过程,越看眼神越是明亮,甚至忍不住低声赞叹:“妙啊!太妙了!利用卷积将周期性激励的响应问题转化为……我怎么就没想到!”
他猛地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盯着林川,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提高:“同学,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专业的?”
“老师,我叫秦川,材料学院进修生。”林川回答道。
“秦川……好,好!”陈老师连连点头,毫不掩饰自己的欣赏,“你这个解题思路非常精彩!运用卷积定理,另辟蹊径,化繁为简,体现了极高的数学素养和创造性思维!这完全超乎了我的预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