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文学网www.laikanwx.com

我父亲上个月刚做过一次介入治疗,身体底子不算太差,但毕竟八十多了,会不会因为年龄被卡下来?”

“还有还有,”一个年轻小伙子抢过话头,语速快得像打机关枪,“我们现在在301,手里有全套的检查报告,要是马上安排转院去灵湖,明天能排上评估吗?”

话音刚落就被人拽了一把,传来汪良工低低的呵斥:“让小吴慢慢说!”

短暂的安静后,汪良工再次开口,语气里带着一丝郑重:“小吴,不瞒你说,刚才你提到那位老先生能撑二十九个月,我们心里都亮堂了不少。

我父亲这辈子最要强,总说自己是抗战时爬过死人堆的,啥苦都能受。

要是这技术真能让他少受点罪,多看看这太平日子,我们做儿女的,砸锅卖铁也得试试。只是……”

听到汪良工的话,吴浩点了点头说道:“汪主任,我特别能理解你们此刻的心情。不过,我想告诉你的事,任何手术和治疗方式都存在风险,任何技术都存在不足和缺陷。

有些东西不是人人都可以的,这还是会受到很大的个体差异化的影响,所以我也不敢给你们什么保证。”

说着,吴浩顿了顿,给了对方一些反应和消化的时间,然后继续讲道:“下面我再给你们介绍一下生物克隆细胞3D打印器官组织技术吧。”

电话那头安静了一会儿,随即传来汪良工的声音:“你继续,麻烦了。”

吴浩微微摇了摇,随即进入正题:“这项技术的核心思路,是让患者用自己的细胞“种”出替代器官。

具体来说,我们会从患者肝脏上取一小片健康组织,从中分离出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等核心细胞群,然后在实验室里用特殊的营养液培养,让这些细胞像种子一样快速增殖。

等细胞数量足够后,再用生物 3D打印机将它们与可降解的生物支架材料逐层“打印”出来,最终形成具有活性的肝脏组织。”

说到这,吴浩顿了一下,给了电话那头一会儿消化反应时间,然后这才继续讲道。

“可能这项技术听起来简单,但这里面藏着三个世界级难题。

第一个是细胞活性维持,从体内取出的细胞很‘娇气’,在体外培养时容易失去原有功能,我们团队研发的‘仿生培养舱’能模拟人体 37℃恒温环境和血流压力,让细胞存活率从原来的 30%提升到 89%。

第二个是打印精度控制,肝脏里的血管像毛细血管网一样细密,最细的只有头发丝的五分之一粗,我们的打印机喷头能精准控制细胞排列,误差不超过 5微米,才能保证打印出的组织能正常‘供血’。

第三个是支架材料降解速度匹配,生物支架要在细胞长成自身组织前慢慢‘消失’,快了会导致结构崩塌,慢了会阻碍细胞生长,我们研发的胶原蛋白支架能根据细胞生长速度自动调节降解节奏,这在国际上还是首创。”

“目前这项技术的突破主要在小体积器官组织上。

去年我们完成了国内首例生物 3D打印肝小叶移植手术,患者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肝癌患者,肝脏被肿瘤侵蚀了三分之一,我们用他自身细胞打印出 2厘米大小的肝小叶,移植后三个月就成功融入原有肝脏,现在各项肝功能指标都稳定在正常范围。

截至目前,关于我们的技术和医疗团队已经完成了上千例生物克隆细胞3D打印器官组织的移植临床试验,其中大部分都围绕在神经组织,血管,皮肤,还有一些小型局部器官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