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文学网www.laikanwx.com

武士彟眉头紧皱,倒没有逼武文轩告诉他。

“嘴严是件好事,不管是谁,总喜欢嘴严的下属。”武士彟看了眼武文轩,没再多说什么。

他多叮嘱了两句,就将人放了。

只是武文轩离开后,武士彟在书房里坐了会,叫了人过来,“给荆州那边递消息,让他们最紧紧紧皮,不要轻举妄动。”

他是荆州都督,人在高位,能清清白白,经得起查的人没几个,他也没例外。偶尔荆州官员的孝敬,他也会笑纳。

相对应的,荆州官员一些不过分的事,比如贪墨少许银子,他得知后也会睁只眼闭只眼。

陛下突然查户部的账,他难免也有些紧张。

不过,武文轩什么都不透露,想来应该与荆州无关,否则他应当会透露些许内幕。

就是不知道,这次倒霉的是谁了。

“是!”

之后一连数日,不知道是担心询问洛阳账本后,突然不来寻武文轩会显得可疑,还是为了打探武文轩有没有查出洛阳账本的问题,户部侍郎每日都会来寻武文轩闲聊。

武文轩假装没有看见对方瞥向他手里账本的动作。

这日,武文轩手里的账本换成了泉州的。

户部侍郎看了好几眼,试探性问道:“洛阳的账本查完了?”

“昨日查完了。”武文轩道。昨天晚上他彻底查完了洛阳所有账本,并且遣人将发现的问题悉数送去了洛阳。

想到查出来的东西,武文轩忍不住瞅向户部侍郎。

“怎么了?”户部侍郎紧张地握紧了拳,面上却笑着问:“莫非是洛阳账册有问题?”

“那倒不是。”武文轩意味深长地道:“平时只听闻洛阳繁华,直到看了洛阳的账册,才知道洛阳到底有多繁华。”

居然能让一个刺史,近十年来,贪墨了近千万两黄金,折合成银子,足有近亿两。

他第一次发现,银子原来这么不值钱。

难怪说三年清知县,百万雪花银。

“哈哈哈,论繁华,洛阳可仅次于长安。”户部侍郎边道边留意武文轩神情,不放心地又试探了一句。

“幸亏洛阳的账没有问题,不然我们便麻烦了。”

武文轩连连附和,配合地露出庆幸神色。

见状,户部侍郎终于放心了,他又和武文轩寒暄了几句,就背着手施施然走了。

比起前段时间的担惊受怕,这回他脚步轻快了不少。

户部侍郎当日回府,便立刻命人将消息递到洛阳刺史府。

洛阳刺史接到消息,当场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我就知道,这武文轩是个不中用的废物,亏我见陛下点名让他协助户部查账,担惊受怕了许久。”

“如今看来,恐怕陛下也是看在武家面子上,给他一个蹭功劳的机会罢了。”

洛阳刺史回想起这段时间忧心忡忡,吃睡不安的日子,不由对武文轩多了几分不满。

老管家笑眯眯道:“老爷这回可以放心了,无论陛下此举是不是怀疑什么,但都没发现我们账本有问题。”

“嗯。”洛阳刺史捋了捋山羊须,沉吟片刻,“这段时间让他们还是小心谨慎为上,以防万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老爷放心,大家都有分寸。”

……

另一边。

“最近刺史府进出的人,没有发现异常。”

这不应该,庆修拧眉,长安大张旗鼓查账,刺史府这边不可能没有任何动作。

“从查账开始到现在都没有?”

“没有,既没发现他们有人去任何可疑的地方,与刺史府私下碰面的人,属下等人也追查过了,是长安那边的人。”

“每次从长安来,与刺史府传完消息就马不停蹄赶回长安。属下顺着追查发现,正是武侍郎派人传话提及的户部侍郎。”

不可能。

庆修敛眉,他可不信刺史府只和长安那边通气,不会去确定自己贪墨下来的银子的安全。再者,长安那边与刺史府有联系的人,也不可能只有一个户部侍郎。

“派人盯紧了户部侍郎,他府上所有进出的人皆要查,一个也不能放过。”

“只有户部侍郎的人与洛阳刺史联系,很可能长安其余人是由户部侍郎代为传达消息。”

至于洛阳刺史府贪墨的银子……对方没有去查看,除非他万分确定银子没有问题……

他潜进刺史府内查过,银子不在刺史府里。

存在外面,又能确保安全,他们派人去查看也不会引起注意……

庆修脑中灵光一闪,“刺史府的人有没有去过钱庄?”

钱庄?

一名家将微愣了下,“有,刺史府的管家和下人都去过,但属下问过,他们去的钱庄是他们自己名下的账户。”

“而且,准确来说,他们去的银银行。”

他们庆丰商会名下的银行,私下可能有人会收些钱替刺史办事,但他们自己人亲自去问,应当没人有那么大的胆子继续隐瞒。

庆修:“去了几回?”

“管家去过两回,另外有两个下人分别去过一回。”

也就是说查账这半个多月时间,刺史府内就一共去过四回银行?太频繁了。

“明日我亲自去一趟,提前安排好,不要惊动任何人,将那间银行的人同样监视起来。”

众家将一凛,齐声应道:“是!”

此时,洛阳城中的一间银行。

银行的管事和说得上话的伙计几乎都聚在了这里。

“今日收到长安那边的消息,据说户部已经查过洛阳的账,没有查出问题。”

一名伙计轻快道:“看来庆国公没有发现。”

“别高兴太早了。”管事没有丝毫放松,“我联系过户部已经查过账的几个州府,没有人去问过他们。”

“那些家将只听庆国公命令行事,他们忽然来询问,一定是发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