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文学网www.laikanwx.com

与其说朱棣是皇帝,不如说他更像个太上皇。

他现在和朱高炽相处的模式,有点像乾隆和嘉庆,但又不甚相同。

嘉庆那就是个纯傀儡,别说是议政、提拔、简用官员,召集官员开个会都得被乾隆开大会痛斥。

咋,你小子开会想干啥?你爹还活着呢!

这玉玺又大又方,好看不?

瞅瞅可以,敢碰?剁了你的爪子!

但朱棣完全不一样,放任朱高炽去干他常务副皇帝的活去,只要不过分,都由他处置。

而朱高炽也很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对于老爹任用的官员一个不动,只要做到善用即可。

而且这套班子是朱棣和苏谨一起拟定下来的,用起来十分顺手,也没动的必要。

除非朱棣百年之后,他才需要适时调整人选,重新任用。

如今内阁官员的数量远超前世,但权力却又小了很多,只有拟策权,没有决议权。

所有结果最后只有到了朱棣手上,才能做出决定。

朱老四自问没他爹那么大的精力,日夜批改奏疏,但劳累一下自己的傻胖儿子,还是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

“回父皇,今日主要是议一议司天监所奏,关于河南、山东及黄河流域可能遭灾的事情。”

“嗯”,朱棣点点头:“新渠不是已经开始修建了吗,何时完工?”

“工部上奏,尚需年余。”

朱棣有些不满:“年余?郑赐是干什么吃的?”

“回父皇,此事怪不得郑尚书,工部大部工匠、财银调往西域、乌斯藏修建铁路,新渠难免受到影响。”

闻言朱棣也不再多说。

新渠是苏谨当年提出的奏议,就是要解决涝时分流、旱时蓄水的问题,保证农田少为天灾所毁,也能大大减少流民、灾民。

不过并没有严格规定工期,因为类似于这样的人工渠,很多地方都在建,户部和工部的压力也很大。

朱棣的性子有些急躁,虽然明知道短时间内完不成,可是总想着迅速解决内忧,才好腾出手处置外患。

说白了,还是想跑。

“下道旨意给你周王叔,朕会提前给开封常平仓备足粮食,一旦出现灾情,命他手执天子剑济赈灾民,代天子行事,可行便宜之权。”

自打朱棣登基以后,周王朱橚的权力虽然没有增加多少,但却是大明医馆的总牵头人。

这也只苏谨举荐后的决议。

朱橚性子淡泊,对权力和金钱压根没什么兴趣,不然也不可能干出变卖家产济赈灾民的事来。

朱棣想让他这个五弟进京帮他,可朱橚却坚决不同意。

不过苏谨知人善用,和朱橚促膝长谈一夜之后,他就担起了大明医馆的建设工作。

虽然没有在户部握权,也没有正式朝中职司,但却统管着医馆建设、医生培养、附属医书院教育等等工作,权限极大,但事务繁琐,也很累人。

但朱橚却乐此不疲,直言苏谨乃在世华佗,此举功德无量。

却不知他早被苏谨当了免费劳力,还在那感恩呢...

朱棣心里很清楚,赈灾的时候,就是某些贪官大发横财的机会。

这种事永远不可避免,这是人性。

但有朱橚拿天子剑镇着,至少不会出现上行下效,烂成一片的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