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5章 可以和我说说吗 (1 / 2)
来看文学网www.laikanwx.com
会议结束后。
成远方的秘书将苏希请了过去,成远方问苏希:“苏希,我对你们的东明模式非常感兴趣,你当时是怎么规划东明发展的?”
苏希很认真的说:“我个人认为东明之所以取得经济上的腾飞,最重要还是我们从一开始就做好亲商服务型政府的定位,我们从区一级开始提出各种服务方案。另外,我们当时抓住了国际贸易的风口,激发了民间资本的活力……现在东明已经形成规模优势,想要再走东明模式,有点难。”
苏希说的很直接。
因为产业这个东西,一旦形成规模,后来者想要追都没有可能,成本优势摆在那里,更何况东明的地理环境也非常好。
东明现在是三条腿走路,一条腿是以代工为主的轻工业,对外贸易。一条腿是汽车、石化为主的重工业产业。最后一条腿是互联网科技,东明已经孕育出三个独角兽互联网科技公司。
西河基本上没有借鉴东明的可能。
虽然全国各地都在学东明,搞亲商服务型政府。
但除了沿海几个城市,就只有清河搞成功了。
沿海城市是因为有经济基础,他们可以给基层公务员高薪。
清河是因为有苏希。
苏希是那种只要你肯干,不仅给你发大量奖金,还给你快速晋升。
他像是一个无情的政绩机器,你输入你的贡献,他给你相应的奖励与晋升。只会多,不会少。
西河想学,很难。
首先财政方面就不支持,其次,成远方同志未必能动员到街道一级,而且也不敢对大批基层干部动刀子。他是有政治抱负的人,别看经常上新闻,但事实上还是以求稳为主。
所以,苏希没有拐弯抹角。
成远方笑了两声,他说:“时代机遇确实很重要,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
然后,他问:“你在清河搞半导体产业,搞出了一个亚洲硅谷。你和我讲一讲这个建设的过程与心得。”
苏希说:“我之所以选择在清河搞半导体,事实上也是无路可走。清河或者说乾州,当时已经是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人口外流严重。当地的资源又被特定人士霸占,老百姓根本没有出头之日,那些支援三线建设的老人谈起现状,没有不后悔的。他们的子女,几乎每一个都抱怨他们父母当年的选择,将他们带到穷山沟里,还不知道要花费多少代人的努力才能重新回到一线城市落脚。”
“可以说,乾州是一座悲情城市。”
“当时,我想了很久。我发现乾州精密仪器有一帮科技人才,而且在半导体领域有很高的建树。再加上乾州的气候很好,水电资源丰富,还有稀土这样的战略资源。于是,我就想到了半导体科技产业。”
“我们确定方向之后,就开始竭尽全力的为这个目标去奋斗。我们从国外引进高科技设备,我们引进高科技人才,我们引来全国相应生产线,我们的高科技园区成为科技工作者的乌托邦…终于,在京城,在省委的支持下,我们推出了第一款爆款产品,然后是第二款,第三款…我们在科技领域奋起直追,直到现在遥遥领先。”
“当然,也离不开国内高科技公司的支持,他们愿意使用国产芯片,国产存储,国产显示屏,他们不遗余力的扶持供应链,才使得我们这些公司得以存活,并且逐渐成长为行业巨头。”
苏希说的简单,并且没有讲自己的功劳。
成远方听后,点点头。他说:“西河其实也有大量的水电资源,并且人力资源也有优势,交通比西康更为便利。有没有可能让清河的相关企业到西河投资建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