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0章 协同困难·将领问题 (1 / 2)
来看文学网www.laikanwx.com
虽然这就是刘彻心心念念的目标,也同样是刘彻的辉煌功业,但是他却从不这么认为。
大汉能够取得这个结果,根本不是一战而成,分明是耗费了将近百年!从高祖、高后,到文帝景帝,再到自己,每一代都在积攒力量,都在为最后的决战做准备——而开战,其实都已经是这一整个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了。
真正的战争,其实早从当年就已经开始。
大汉用了这么久,最终在现在取得胜利,同时还离不了如仲卿这样的天才人物。
而明朝呢?
就算起义军不能和匈奴相比,但是以明朝的情况,怎么可能三个月就能达成目标?
正式开战只是最后一个步骤罢了,前期的准备、积累、训练、以及政治工作,一样是战争的一部分——这怎么可能只用三个月就能了结?
【我们这里大概说一下明朝军队的情况。】
【首先,按照杨嗣昌的计划,要有四个地方作为主战场,六个地方作为辅助,总有人思考这包围网可靠不可靠,但是实际上,对于明朝来说,这都不是问题,因为实际上,这个包围网都难以组织起来!】
【为什么?因为这需要多省协同作战——多省协同,多地协同,这即便是先代社会也是一个非常重视的课题,放在古代只会更难,更不要说是末年的明朝,地方纠葛深深、各方互相掣肘,大家都有自己的心思和算盘……协同作战,根本协同不起来。】
【自然,也就根本很难真正结成一张张大网。】
【二来,就是军中将领的问题了。将领们的问题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贪污腐败,已知朝廷要增兵,为此不惜又继续给百姓们增加负担、不怕更多的人参加起义军,但是等到了军中,不少将领在根本没有那么多人的时候虚报兵力,将因此获得的军饷吞入囊中,让明朝实际上得到了一个“钱也花了,民怨也增加了,但是战斗力其实并没有如何增加”的结果。】
【但是,朝廷的大的战略方针是根据“兵力真的增加了”来规划的!规划和实际严重错位……】
【第二,就是将领能力存疑。熊文灿是其中一个例子,但是他并非是个例,这里面不是通过才能而是通过其他手段混入军中高位的人可不算少,这样的将领,又能打出来什么仗?】
【第三,是将领的抗命问题。俗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正确与否见仁见智,到底要不要这么干也要看具体情况,,有些将领敢这么干,有些皇帝能容忍将领这么干,有些则万万不能,稍微有一点和中央命令不同、即便最终获胜那也跑不了,啊,没错,就是你,大宋——至少是大宋的某些皇帝。】
赵匡胤知道这上面是在说谁,至少,他知道其中一个重量级人物。
想到这里,他都忍不住扶额,深深觉得难以理解。
赵光义……怎么能搞出来这种见鬼的东西?
论起愤怒之情,赵匡胤在知道赵光义搞出来什么“阵图”时候的愤怒,甚至都要超过他得知了那个“斧声烛影”时候的愤怒。
后者他当然愤怒,固然这并不是什么被定死了的说法,但是在他看来,这个事情的真实性也是九成九——别问他有什么证据,问就是这就是他作为一个皇帝、作为一个兄长的、作为一个深深了解赵光义的人的直觉!
说到底,这个事情,他不也是当事人之一吗?
那他这个当事人,虽然事情还没有发生,但是难道就不能知道真实情况究竟如何了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