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文学网www.laikanwx.com

心中已有了想法后,林向安便找来王管事。

一来商量助学私塾的事。

二来顺便打听如何才能进入会馆的管理层。

经历过那场动乱后,王管事对林向安的信任早已无以言表。

听他提出要设立书塾、愿意出资帮衬。

几乎是求之不得的事。

说句实话,王管事打心底佩服林向安的果断。

那一大笔赏赐的银钱,还没焐热,就全都散了出去,如今又想着兴学。

哪怕明知道林向安背后或许另有打算,但那又如何?

他是真真切切在为大家做事,这就够了。

更何况,王管事心里其实很清楚,自己能做的有限。

会馆要想继续壮大,终究得依赖像林向安这样有魄力、有远见的年轻人。

与其说是佩服,不如说是心里已经生出几分倚仗。

“林相公,你为会馆如此考虑,老朽钦佩,这事放心交给我,一定妥善办妥。”

王管事郑重地点头。

林向安见状,话锋一转:

“王管事,我还有一事想请教。若要加入会馆董事会,甚至成为轮值董事,该如何着手?”

王管事听罢,面露笑意,语气更是笃定:

“林相公,你的条件,早已符合了。”

他顿了顿,又小心补充,“你这次的所作所为,会馆里人人皆知。过不了多久,就会有人推举你进入理事会。”

林向安精神一振,忙问:“此话怎讲?”

“你带人冒险渡过难关,又有卖粮的义举。

受赏之后散财济众,更是人人传颂。

再加上你科举在身,前途可期,这些全是公开的功绩。

理事会怎么可能放过你?

他们巴不得早日把你纳入其中。”

说着,王管事耐心为他解释董事会的门槛。

首先,必须是会馆的核心成员。

其一是财富与实力,要慷慨捐输,并有显着的商业成就。

这条林向安已然符合。

其二是政治地位。

林向安是举人,又手握“督办两浙粮盐事宜”的敕书,虽未广为人知,却已稳稳符合。

若是众人知晓他手里的敕书,来找他的人都得排长队。

其三是个人威望与能力。

京城动乱中,他力挽狂澜,不仅证明了自己的本事,还让浙江会馆赢得“义冠东南”的匾额,威望自然不必多说。

理事们的核心工作是协调与奉献。

林向安虽然年纪轻,但带来的影响力远超旁人。

没有任何理由拒之门外。

甚至不排除有人会推举他担任“首席理事”之类的荣誉职位。

好让这位“未来之星”牢牢与会馆绑在一起。

“林相公,不瞒你说,你只需静待时机。

会馆的老董事们不傻,他们一定会想尽办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